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周歲以前因妊娠以外的原因導致提前閉經,并伴有血清雌激素下降、促性腺激素升高的特征。
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學會?(ESHRE)將POI定義為40周歲以下女性,因除妊娠以外的原因導致閉經至少4個月,而且卵泡期血清檢查至少2次(2 次檢查間隔時間30d以上)出現卵泡刺激素(FSH)>25 IU/L、雌二醇(E2)<73.2pmol/L。
對于FSH>40 IU/L的患者過去又稱為卵巢早衰POF)。
POI的病因較為復雜,仍有50%~90%的特發性患者未能明確病因,已知的病因包括:遺傳學因素、醫源性因素、自身免疫學、先天性酶缺乏、感染與環境因素等。
對于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POI患者, 免疫抑制治療為其首選方式, 但長期應用仍存在免 疫功能缺陷所致的各類風險。?目前臨床傳統療法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無能為力。
干細胞(stem cells)是 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是一種由干細胞分泌產生的微小囊泡,可攜帶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近年來,?干細胞因其高度增殖、 多向分化等優勢被應用于 POI 的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療效。
本文就不同干細胞及其外泌體對POI的生物學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機制進行綜述。

成體組織間充質干細胞用于 POI/POF 治療
人骨髓干細胞
基礎研究一:Herraiz等將hBMDSCs經尾靜脈注射入化療誘導POF小鼠及人卵巢移植小鼠(來自POF患者的卵巢皮質組織)兩種動物模型體內,可觀察到hBMDSCs 對卵巢組織的多重再生作用,包括增加局部血管形成、增加卵泡和基質細胞數目、恢復生育力等。 相比hBMDSCs,hBM-MSCs在治療POF的研究中已取得大量成果。
基礎研究二:Bao等發現POI小鼠接受hBM-MSCs治療后,卵巢內各級卵泡數目增加、性激素水平和生育力均可得到恢復。目前更多的學者傾向于hBM-MSCs可向受損卵巢間質組織遷移,但不向卵細胞分化,而是通過旁分泌途徑分泌相關細胞因子改善卵巢間質微環境,促進組織修復。
提示旁分泌途徑在hBM-MSCs治療POF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hBM-MSCs作用機制的研究還包括:抑制卵巢顆粒細胞凋亡、促進血管生成、減少細胞外基質沉積從而抗卵巢組織纖維化、 抑制炎癥反應以及hBM-MSCs分化為卵巢顆粒樣細胞等。

人胎盤間充質干細胞
目前,對于hPMSCs治療POF的研究表明,hPMSCs主要通過免疫調節而發揮作用。
透明帶3多肽(pZP3)免疫損傷誘導的POF小鼠給予hPMSCs移植后,觀察到卵巢組織內閉鎖卵泡減少, 顆粒細胞凋亡減少,且AMH及FSHR表達均增加。
在機制研究方面,Yin等認為hPMSCs可以通過影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調節輔助性T細胞17/細胞毒T細胞17(Th17/Tc17)與Th17/調節性T細胞(Treg)之間平衡,減少卵泡閉鎖及顆粒細胞凋亡。
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用于 POI/POF 治療
Huang等發現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來源外泌體(hADSC-Exo) 通過上調 Smad2、Smad3、Smad5 表達,抑制Fas、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caspase-8 凋亡蛋白表達,從而抑制顆粒細胞凋亡,修復卵巢功能。
在外泌體治療POI的研究中,多種miRNAs發揮了重要作用。
Zhang等研究表明人羊膜上皮細胞來源外泌體(hAECs-Exo)可通過傳遞miR-1246 等多種 miRNAs, 抑制化療藥物引起的卵巢顆粒細胞凋亡。

臨床案例
目前?hBM-MSCs修復卵巢功能的作用已在多種動物模型上得到驗證,在臨床治療中,POF患者通過hBM- MSCs移植后改善內分泌水平、恢復排卵,甚至自然 妊娠并分娩健康嬰兒的臨床案例也已有報道。
在迄今為止發表的3篇研究中,共有41例POF患者,其中接受自體hBM-MSCs移植后有3例成功妊娠。
hUCMSCs對卵巢的修復作用在化療誘導及自然衰老動物模型中均已被報道。
在臨床治療中,Ding等發現hUCMSCs可通過磷酸化FOXO3、FOXO1,激活原始卵泡;將膠原蛋白負載的hUCMSCs移植入長期不孕的POF患者,觀察到 hUCMSCs可促進卵泡生成及活化、增加竇狀卵泡數目,并有1例成功妊娠。

結語與展望
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及其外泌體治療為修復卵巢功能、?恢復生育能力提供了新的希望。
近年來,干細胞旁分泌作用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并提出了無細胞治療?的生物治療方式。其中干細胞來源外泌體較干細胞免疫排斥幾率更低,?可以避免或減輕移植后異常分化和炎癥相關問題的風險。
外泌體在保持干細胞生物作用的同時,又能規避其缺陷,有望成為POI?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530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