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點嚴肅的——說到“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相信很多年輕家長不會感到陌生。
這種來自新生兒臍帶組織中的干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醫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
正因為如此,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家長在生孩子的時候,將這種干細胞保存下來,以備日后不時之需。
今年5月,1名因外傷性脊髓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的中年男士,成為首批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脊柱外科接受“同種異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臨床研究”的患者。
這一課題組由包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內的4家單位聯合成立,旨在通過注射同種異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患者。
在前期研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已取得一定進展,一名長期坐輪椅的截癱患者經過3次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治療后,已經站立起來。

圖片來源:攝圖網
間充質干細胞用于
治療因外傷引起的脊髓損傷
●?目前進展如何?
●?真的能讓癱瘓患者“站起來”嗎?
●?和傳統療有何不同?
●?該治療方案安全嗎?能推廣嗎?
對于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對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浩及其團隊,為您揭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神秘的面紗。
事件:
全身癱瘓患者在華西接受干細胞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浩團隊的黃康康,就團隊治療的首例患者展開了介紹:
“他是由于騎車摔傷致胸段脊髓損傷的,接受治療時,受傷4年余,處于疾病晚慢性期。”
談及研究方案,黃康康表示:“我們的研究周期將持續15個月,患者需住院8次,前4次為注射,后4次為隨訪。”
在注射階段,治療團隊先會放出少量的腦脊液,減輕患者的脊髓壓力,再將間充質干細胞制劑注入椎管,觀察治療效果。
目前首例接受治療的患者,已完成4次間充質干細胞制劑注射,尚無不良反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區別:
它給癱瘓患者“治本”,帶來希望
間充質干細胞制劑注入椎管療法,與既往療法存在哪些區別?
外傷性脊髓損傷往往合并有骨折塊的壓迫,醫生可以采用手術的方式解除壓迫,但對于脊髓本身無法做處理。
據劉浩解釋:“這就好比腿上壓了塊石頭,手術減壓就是幫你把石頭搬掉,但是搬掉之后你的腿傷能不能恢復,能恢復到什么程度,要看你自身的恢復能力。”
而間充質干細胞制劑注入椎管療法,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給“治本”帶來一些新的希望——就目前研究來看,間充質干細胞或能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
進展:
已開展大量動物實驗,現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其實,在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前,項目組已做過大量前期動物實驗準備,并經過各級部門等一系列復雜的審批之后,該課題于2020年4月完成國家備案,成為四川省內首個完成國家備案審查的干細胞臨床研究課題。
2021年,課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圖片來源:攝圖網
科學家根據患者受傷時間長短,將其分為三組:亞急性期、早慢性期和晚慢性期。
●?亞急性期是指受傷之后的兩周到兩個月;
●?早慢性期是指受傷后的兩個月到一年;
●?晚慢性期是指受傷一年以上。
團隊成員黃康康介紹:“為了保證研究科學性,我們按照臨床研究原則,對于亞急性期和早慢性期,設置了對照組。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實驗組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在雙盲試驗結束后,通過大量樣本的統計分析,科學評估間充質干細胞對治療脊髓損傷的作用。”
據了解,臨床試驗階段將在2022年12月底結束,屆時,將明確間充質干細胞療法的實用性及是否可推廣使用。
如經評估后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對治療脊髓損傷有用,癱瘓患者的治療也將翻開新篇章。
瞻望:
間充質干細胞療法或成為疾病治療的第三種“可能”
就目前研究來看,間充質干細胞為改善和治療諸多疑難疾病提供了可能,如周圍神經損傷、中樞神經損傷、創傷修復等。
間充質干細胞醫療技術,也因此被《科學》、《自然》等雜志評為二十一世紀生物科學領域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未來,它或許會為疾病治療帶來除開“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后的第三種可能。
間充質干細胞強大的功能,離不開其極為旺盛的生命力。
劉浩解釋:“你可以把它比作孫悟空,因它既長于‘七十二變’,又擅長‘分身術’。”
“七十二變”,即分化。它能夠根據不同的外在環境,變成不同功能的細胞。比如有的能變成骨頭,有的能變成軟骨,有的能長為脂肪、神經、血管等。
“分身術”,即復制。它能復制出無數個自己,可以一變二、二變四……
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脊髓損傷中,也顯示出自己的這些特性:
它可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腦源性生長因子、膠質源性生長因子、神經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通過這些營養因子,間充質干細胞一方面可以防止神經變性和凋亡,另一方面可以支持神經發生、軸突生長、髓鞘再形成和細胞代謝。

圖片來源:攝圖網
劉浩表示,未來還會開展更大規模的、涉及更多患者的臨床試驗,以評估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進一步挖掘它的價值。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785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