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Q1收官!14款獲批臨床,24項新增受理,國內細胞療法賽道勢頭強勁
據統計,2023年國內細胞治療領域在第一季度共有36款細胞療法取得臨床申報進展,包括21款免疫細胞療法和15款干細胞療法,其中有24項IND獲得受理,14項獲批IND即將進入臨床,整體申報/獲批數量相較于去年第一季度顯著增加。
據醫麥客過往數據顯示,2022年Q1申報臨床的細胞療法不足10款,其中有7款屬于干細胞療法。從表格中也可以看出,進入臨床的細胞療法類型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
GSK在華申報RSV疫苗IND,60年研發黑洞將迎熹光
今日,CDE官網顯示,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以下簡稱“GSK”)提交的“重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AS01E 佐劑系統)”新藥研究性申請獲得受理(受理號:JXSL2300062)。這是一款由AS01佐劑與重組亞基融合前RSV抗原組成的重組疫苗。
該RSV疫苗已在2022年10月公布了關鍵臨床3期試驗中獲得的積極結果,數據顯示,在來自17個國家共約2.5萬名60歲以上的受試人員中,此RSV疫苗具有高達 82.6%的總疫苗效力,預防嚴重性RSV下呼吸道疾病的效力 超過了90%,試驗達到主要終點。
據悉,基于此項臨床3期結果,GSK已在美國遞交疫苗的上市監管申請。FDA預計在 2023年5月3日前完成審查。若獲批,GSK的RSV疫苗可能成為第一個能夠保護60歲以上成人,免于因RSV感染而造成的下呼吸道疾病的疫苗。
萊馥生命干細胞療法新適應癥IND獲得受理
CDE官網顯示,上海萊馥生命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萊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萊馥生命”)提交的“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新藥研究性申請獲得受理(受理號:CXSL2300220)。
據公司產品研發層面的表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是一款通用型的干細胞藥物,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適用于規模化生產的特點,以及更加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因為間充質干細胞具有諸多生物學特點,在臨床應用中的潛力有目共睹。
目前尚不得知萊馥生命此次所申報的適應癥詳情,但根據其官網所披露,該藥物可用于特發性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炎癥性腸病、糖尿病腎病。
沙礫生物下一代TIL療法亮相AACR大會,保持療效并解決增殖衰竭難題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的適應性細胞治療在多種類型的實體瘤中表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并顯著延長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在制造過程中快速擴增后的最終TIL產品的 “易衰竭 “表型,以及腫瘤微環境(TME)中各種免疫抑制機制的存在,損害了TIL輸注后的持久性和抗腫瘤功效。
而沙礫生物在第114屆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摘要文集上,介紹了其下一代TIL療法GT316,據報告稱,該療法能夠解決TIL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的衰竭,并保持療效。
首款,融捷康IL-4R/IL-5納米雙抗治療哮喘獲批臨床,對標百億美金品種
據CDE官網公示,南京融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組抗人IL-4Rα和IL-5單域抗體注射液 (RC1416注射液)”獲得臨床默示許可,適應癥為中重度哮喘附加維持治療。據悉,該產品為一款IL-4R/IL-5納米雙抗。
IL-4Rα靶向藥可同時阻斷IL-4與IL-13兩條通路,能夠顯著抑制炎癥性Th2(2型炎癥因子)細胞,以及下游的參與炎癥反應的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活性,對多種Th2通路誘導的疾病都具備治療效果,可覆蓋更廣的適應癥。
目前,全球僅有一款IL-4Rα靶向抗體獲批上市,即賽諾菲/再生元的Dupixent(dupilumab)。該藥是一款全人源化單抗,現階段,Dupixent已獲批多個適應癥,如特應性皮炎、哮喘、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竇炎等。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上市后就顯示出驚人的市場爆發力,上市第三年銷售額就進入20億美元行列,到2021年銷售額達到61.98億美元,2022年銷售額達到82.93億歐元(約合86.81億美元)。據分析師預測,該款藥物于2023年或突破百億美元銷售額。
而在國內,在研藥物中康諾亞生物自主研發的CM310進展較快,針對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適應癥已進入3期臨床,預計今年將遞交BLA。
治療DMD的抗體-寡核苷酸偶聯藥獲FDA孤兒藥認定,前沿技術助推行業發展
近日,Dyne Therapeutics宣布一種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突變的研究治療藥物Dyne-251獲得FDA孤兒藥和罕見兒科疾病指定。DYNE-251正在DELIVER 1/2期臨床試驗中進行評估。
Dyne首席醫療官Wildon Farwell醫學博士表示,這些監管指定突顯出目前迫切需要為這種致命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更好的治療方案,并相信DYNE-251有潛力改變DMD患者的生活,同時將繼續推進DELIVER臨床試驗,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分享初步臨床數據。
天勱源和靶向“EpCAM-CD3”雙抗產品IND獲得受理
2023年3月24日,據CDE官網顯示,天勱源和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勱源和”)提交的“重組抗EpCAM-CD3抗體注射液”新藥研究性申請獲得受理(受理號:CXSL2300212)。
目前,天勱源和對這款“重組抗EpCAM-CD3抗體注射液”尚未有詳細信息披露。但據官網顯示,有一款在研管線A-337,其是利用免疫治療抗體技術平臺 (iTAbTM)設計的EpCAM × CD3雙特異性抗體產品,旨在用于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據官網披露,天勱源和成立于2020年,是由原“健能隆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分拆而成。公司秉持“為生命創新”的使命,專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創新藥物研發,利用優勢和創新驅動未來的生態大環境,惠及更多患者。
全球首款TIL療法成功完成滾動上市申報,距上市更進一步
2023年3月24日,TIL細胞療法領軍企業Iovance Biotherapeutics宣布,已向FDA完成Lifileucel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的滾動提交,這意味著全球首款TIL療法距離上市再進一步。Lifileucel是一款TIL療法,針對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該款細胞療法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其上市申請屢次與FDA未能達成一致,屢次被推遲。
Lifileucel屬于過繼性免疫療法的一種,該款療法旨在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通過擴增和激活這些細胞,然后將它們重新注入患者體內,以攻擊和摧毀腫瘤細胞。
2022年,Iovance披露了Lifileucel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臨床研究(C-144-01)結果。該研究旨在評估lifileucel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療效,這些患者既往接受過抗PD-1/L1治療。
全球首款!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自分泌納米抗體CAR-T獲批IND,針對間皮素陽性實體瘤
日前,據CDE官網公示,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藥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的自分泌PD1抗體靶向間皮素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注射液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癥為間皮素陽性的晚期惡性實體腫瘤。
據悉,這是一款靶向間皮素的自分泌納米抗體CAR-T細胞藥物產品(anti-PD1 MSLN-CAR-T),也是首款獲批IND的自分泌納米抗體CAR-T細胞藥物。
在2019年,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就已啟動了這款CAR-T產品的臨床階段的概念驗證(POC),并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臨床價值驗證數據。
截止2022年10月,按照臨床藥物試驗規范(GCP)開展的研究者發起非注冊臨床研究(IIT)數據顯示:
自分泌PD1納米抗體靶向間皮素CAR-T(anti-PD1 MSLN-CAR-T)在11例PDL1+末線的惡性間皮瘤患者實現100%的疾病控制,臨床療效突出;
1例獲得腫瘤完全緩解(CR),持續完全緩解已達24個月;
6例患者回輸后獲得部分緩解(PR),客觀緩解率(ORR)達到 63.6%。
安全性方面,臨床研究過程中均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
2021年2月,研究人員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開展臨床研究,該款CAR-T產品在一例晚期難治性卵巢癌患者治療中成效顯著,文章發表在BMJ子刊,題為“αPD-1-mesoCAR-T cells partial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advanced/refractory ovarian cancer in a patient along with daily apatinib”。
該篇文章也是國際上第一篇關于用CAR-T自分泌PD-1抗體治療實體腫瘤的臨床文章。患者入組前接受過多次治療,但2018年10月再度腫瘤復發,入組后患者于2018年12月接受PD-1-meso CAR-T細胞首次治療,2019年1月接受第二次輸注。值得一提的是,CAR-T細胞在制備過程中使用的是非病毒載體制備技術。
結果顯示:回輸PD-1-meso CAR-T細胞后,患者血液不僅CAR-T細胞數量得到了擴增,而且自身的CD8+T細胞的活性也得到了增強,這表明回輸進人體的CAR-T細胞已經開始動員身體內的免疫細胞圍剿腫瘤細胞,從而發揮更好的抗腫瘤效果。
且據研究人員所述,從該案例及其他案例發現,這種多功能CAR-T細胞并沒有引起的明顯的不良反應,僅出現了高血壓1級和乏力等輕微的副作用。
另外,2022年6月,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在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展示aPD1-mesCAR-T細胞治療惡性間皮瘤的I期臨床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展現CAR-T細胞療法攻克實體瘤的突破性進展。
隨著我國細胞治療行業的不斷發展,除了已經上市的兩款CAR-T產品外,馴鹿生物、科濟藥業、合源生物、傳奇生物的血液瘤CAR-T產品也已經在國內申報上市,并獲得了優先審評資格,我國細胞治療行業的競爭也正式進入了下一階段。未來,各細胞治療企業可能會更多地聚焦于解決目前細胞治療產品存在的痛點,包括生產成本高,對實體瘤效果欠佳等。
ORR達97.9%,傳奇生物CAR-T療法中國最新數據出爐
2023年3月22日,《Targeted Oncology》期刊公布了傳奇生物BMCA CAR-T療法Ib/II期CARTITUDE-1試驗(NCT03548207)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試驗主要評估了BMCA CAR-T細胞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arvykti)在經過大量預處理的多發性骨髓瘤(r/r MM)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西達基奧侖賽是由傳奇生物開發的一款靶向BCMA的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的CAR蛋白具有兩種BCMA靶向單域抗體,對表達BCMA的細胞具有高親和力,在與BCMA表達細胞結合后,CAR可促進T細胞活化、擴增,繼而清除靶細胞。
臨床數據
CARTITUDE-1是一項Ib/II期、開放標簽、單臂、多中心的研究,用于評估西達基奧侖賽治療中國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些患者至少接受過3線前期治療,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PI)、免疫調節劑(IMiD)和抗CD38單克隆抗體,并且末次治療后12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
II期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總體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嚴格意義的完全緩解(sCR)、C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最小殘留疾病(MRD)陰性、緩解持續時間(DOR)、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
數據截至2022年1月11日,97例接受西達基奧侖賽輸注的患者中有66例仍在研究中。所有97例給予西達基奧侖賽的患者均被納入療效分析。先前的數據顯示,在12個月時,該藥物出現了早期、深度和持久的反應。
更新的療效調查結果顯示,在中位隨訪時間為27.7個月時,ORR為97.9%,sCR率為82.5%,非常好的部分緩解率為12.4%,PR率為3.1%。到首次緩解的中位時間為1個月,到最佳緩解的中位時間為2.6個月,到CR或更好的中位時間為2.9個月。
中位DOR和中位PFS均未達到,75%患者無進展的時間點為12.9個月。27個月時,PFS和OS率分別為54.9%和70.4%。在所有亞組中(范圍95.1%~100%),ORR都很高。此外,在高風險細胞遺傳學、國際分期系統III期、腫瘤負荷高或漿細胞瘤的患者中,DOR、PFS和OS較短。
安全性
從安全性來看,使用西達基奧侖賽治療是可控的,沒有發現新的與西達基奧侖賽相關的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自上次報告以來,新增了1例帕金森綜合征病例。
最常見的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EAEs)是血液學方面的,60例患者發生3/4級血小板減少,20例患者(33.3%)在第30天恢復到≤2級,35例(58.3%)在第60天恢復。
在95例患者中觀察到3/4級的中性粒細胞減少,但是66例(69.5%)在第30天恢復到≤2級,85例(89.5%)在第60天恢復到≤2級。
96例患者報告了3/4級淋巴細胞減少,其中84例(87.5%)在第30天恢復到≤2級,88例(91.7%)在第60天恢復到≤2級。
總的來看,該試驗的更新數據表明,對于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西達基奧侖賽顯示了深度和持久的反應,具有提高該類患者長期生存的潛力。
2022年3月,Carvykti獲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患者,成為首款獲得FDA批準的國產CAR-T細胞療法。此外,該產品于2022年5月、9月分別在歐盟和日本上市,在中國也已在2022年年底申報上市,并在今年1月20日被CDE正式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
Carvykti上市后取得了較好的商業化效果,2022年傳奇生物CAR-T銷售額為1.34億美元,并且還在持續放量中。另外,強生/傳奇生物正在積極擴張適應癥,Carvykti二線治療多發性骨髓瘤III期研究到達PFS主要終點,這也將為其銷售額帶來新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