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AR-T、CAR-NK療法相比,同屬于免疫細胞療法的CIK在國內略顯凄涼,也很少能看到CIK免疫療法治療成功的案例。但實際上,CIK細胞療法的研究在國內啟動更早一些,CIK在臨床上也顯示出不弱的抗腫瘤能力,也被譽為腫瘤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的新希望。
但是,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使得CIK細胞療法受到嚴重的牽連。因為這些原因,CIK似乎銷聲匿跡了好些年,所以有些人沒聽過也是正常的。但隨著CIK細胞療法在臨床研究中取得的諸多積極數據,其治療優勢和潛力也慢慢顯現出來,使得CIK細胞療法重新受到關注。
CIK細胞是什么
CIK細胞,全稱是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將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用多種細胞因子[如抗CD3單抗(CD3McAb)、白細胞介素-2(IL-2)、干擾素-γ、 (IFN -γ)和IL—1α等]共同培養一段時間后獲得的一群異質細胞。
?
由于該種細胞同時表達CD3+和CD56+兩種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稱為NK細胞樣T淋巴細胞,兼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瘤活性和NK細胞的非MHC限制性殺瘤特性,在臨床上具有強大的廣譜抗瘤活性。
CIK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很強,如同“細胞導彈”,能精確“ 點射 ”腫瘤細胞,但不會傷及“無辜”的正常細胞。尤其對手術后或放化療后患者效果顯著,能消除殘留微小的轉移病灶,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提高機體免疫力。
?
CIK細胞憑借其優勢可應用于腫瘤的過繼免疫治療中。?CIK細胞表現出的強大殺傷活性使其成為新一代抗腫瘤過繼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
?
CIK細胞的特點
1.CIK細胞增殖速度快,主要效應細胞CD3+CD56+ 可增殖1000倍,且細胞活性也大大增強;
2.CIK細胞具有識別腫瘤的機制,對正常的細胞無毒性作用。
3.殺瘤譜廣,可用于白血病、淋巴瘤、肺癌、胃癌、腸癌等多種腫瘤的治療,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同樣敏感。
4.是典型的個性化生物治療模式。將這類細胞回輸后,還能使機體免疫能力提高,產生特異的抗病毒作用,從而對腫瘤治療施以雙重的作用。
5.由于CIK細胞是活化的自體細胞,用起來非常安全。
?
CIK細胞的殺傷原理 CIK細胞通過三種途徑殺滅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 ①?直接殺傷腫瘤細胞:CIK細胞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識別腫瘤細胞,釋放毒性顆粒,逐個擊破腫瘤細胞; ②?間接殺傷腫瘤細胞:CIK細胞通過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從而誘導效應T細胞分泌更多的炎性因子,以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或者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反應間接殺傷腫瘤細胞; ③?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CIK細胞在培養過程中表達FasL(II型跨膜糖蛋白)會與腫瘤細胞膜表達的Fas(I型跨膜糖蛋白)結合,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CIK細胞的制備過程
CIK細胞的培養從激活誘導到后期擴增的工藝流程非常成熟,細胞倍增數也大,容易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且樣本差異不大。
在培養過程中,CIK細胞從前期就開始抱團生長,生長速率較快,5天開始爆發式生長,后期增殖能力較強。我們科研團隊的細胞制備技術成熟,處在業內領先水平,單次制備增強型CIK細胞,在14天左右擴增到100億以上,培養出的免疫細胞的活性可以達到99.5%以上?,遠超于行業標準。
增強型CIK細胞回輸:在通過常規治療盡可能使腫瘤負荷降低后,回輸增強型CIK細胞給患者(兩周一次,至少4次),可有效殺傷殘留的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
CIK細胞的適應癥
CIK細胞治療屬于過繼細胞免疫療法,由于CIK細胞溶瘤作用是非MHC限制性的,即不受腫瘤組織類型的限制,因此對任何一種腫瘤均有殺傷作用。但對高抗原表達的癌癥療效最好,如:髓性白血病、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轉移性腎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其它癌癥如肺癌、結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CIK細胞治療亦有較好的療效。
CIK細胞治療適用于任何一期的癌癥患者,但對早期腫瘤患者或經過手術及放化療后腫瘤負荷較小的患者效果好。它對于手術、放化療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患者體內微小殘留病灶的清除,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減少毒性反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某些不適合手術、不能耐受放化療的中晚期腫瘤患者,CIK細胞治療可以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帶瘤生存時間。
?
?
CIK細胞治療癌癥的臨床研究
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ClinicalTrials.gov)顯示,CIK細胞治療的相關臨床研究有108項,其中非洲1項、東亞87項、歐洲5項、中東1項、北美5項、美國5項、東南亞4項。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癌、胃癌、食管癌、 膀胱癌、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 肝癌、腎癌、三陰性乳腺癌、急性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等實體瘤和血液瘤。
之前,在來自德國波恩大學醫院綜合腫瘤學中心的一篇文章中,收集了2010-2020十年間使用CIK細胞治療的患者數據,包括了30多種實體瘤的4889例患者。
結果顯示:CIK細胞治療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率和總體生存率,并且擁有積極的安全性,研究中僅觀察到輕度的不良反應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
?
CIK細胞療法的臨床案例
案例1:一名75歲的男性,于2017年10月被診斷出患有肝內膽管癌(ICC),經過干預、CIK、消融等綜合治療,患者逐漸治愈。當HCC新出現時,他接受了抗PD-1抗體治療,并獲得了完全反應。
紅色箭頭指向目標病變,紅色圓圈標記為非目標病變
?
可以看出此男性患者在2019年2月至12月接受CIK治療期間(A)右葉病變(C)和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圖B為此男性患者2020年4月至10月接受注射PD-1(D)和腫瘤標志物曲線后,療效被評估為完全反應。
案例2:一名65歲的女性,于2016年7月被診斷出患有肝癌。經過幾次消融治療,她接受了8個周期的CIK治療,并實現了穩定的疾病進展。在CIK治療后,她接受了4個周期的抗PD-1抗體治療,最終獲得了完全反應。下圖為該女性患者事先接受CIK治療后再接受抗PD-1抗體治療的結果。
?
紅色箭頭指向目標病變
我們可以看出患者的病變區域逐漸縮小。
此外,由于CIK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體細胞修復作用,在大部分腫瘤患者接受CIK治療后,出現了消化道癥狀減輕或消失,皮膚有光澤、黑斑淡化、靜脈曲張消失、脫發停止甚至頭發生長或白發變黑等“年輕化”表現,及精神狀態或體力明顯恢復等現象。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與單獨使用CIK細胞治療方法相比,CIK細胞聯合治療方法可以獲得更好的抗腫瘤反應和OS率。
綜上所述 腫瘤過繼免疫治療被認為是比較有前景的抗腫瘤手段,CIK細胞憑借自身的優點,成為細胞免疫治療中發展迅速應用廣泛的一種療法,目前已證實可作為白血病和實體瘤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值得關注的是,DC與CIK細胞共同培養,對腫瘤細胞有著強大的特異性殺傷活性,有望成為腫瘤過繼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同時CIK過繼免疫療法可與手術,化療,放療等方法合理聯合,為腫瘤的治療帶來新希望,最大程度的造福于腫瘤患者。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685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