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3月2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3月24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具的《關于受理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滬市主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申請的通知》,上證所核對公司報送的滬市主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的募集說明書及相關申請文件后,決定予以受理并依法進行審核。
自1990年成立以來,外高橋承擔了我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我國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2021年轉型升級為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的綜合開發建設。
2013年,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也是在外高橋掛牌。公司始終對標建設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自由貿易園區,正向著“創新自由貿易園區運營商、全產業鏈集成服務供應商”的戰略定位邁進。為進一步加快園區開發建設,提升公司資源獲取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根據股票發行預案,公司擬向包括上海外高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浦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3.4億股股份,募資不超過35億元,用于新發展H2地塊、H4-15地塊,外聯發D1C-108#~116#通用廠房、F9C-95#廠房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募集資金項目,主要聚焦于外高橋的兩大新賽道——打造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國際醫療器械制造基地、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跨境研發生產先行區。2020年,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獲評上海市特色產業園;2022年11月,浦東新區科經委出臺《浦東新區促進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明確外高橋為跨境研發生產先行區。在上海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浦東聚力打造比肩國際的細胞和基因產業地標這一戰略任務與重大使命指引下,外高橋正加速創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引領推動外高橋醫藥健康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打造國際醫療器械制造方面,做強承接國際進口醫療器械轉移生產和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制造兩大功能,努力成為浦東生物醫藥制造業的重要增長極;在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跨境研發生產先行區方面,發揮全產業鏈集成服務優勢,聯動保稅與非保稅功能,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公司稱,本次再融資是公司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表率專題推進會”中關于調整優化股權結構、提升上市公司價值的積極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財務結構,增強可持續盈利能力,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在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新征程上,發揮國有上市公司的更大作用。
全國細胞治療企業約四成在上海,“先發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近日,上海市醫藥質量協會細胞免疫治療質量管理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 ” 專委會 “)第二屆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暨新一屆專委會交流研討會在浦東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全國已經有 100 多家細胞治療企業,其中約四成在上海。目前,我國獲批上市的兩款 CAR-T 細胞治療產品——復星凱特阿基侖賽注射液和藥明巨諾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均出自上海。
近年來,在利好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引導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特別是細胞治療產業駛入發展 ” 快車道 “,一系列新產品新服務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新動能。
在上海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浦東聚力打造比肩國際的細胞和基因產業地標這一戰略任務與重大使命指引下,外高橋正加速創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引領推動外高橋醫藥健康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國際醫療器械制造方面,做強承接國際進口醫療器械轉移生產和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制造兩大功能,努力成為浦東生物醫藥制造業的重要增長極;在細胞與基因治療跨境研發生產先行區方面,發揮全產業鏈集成服務優勢,聯動保稅與非保稅功能,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作為2023年浦東新區國資國企之“上市公司提質專項行動”的重點項目之一,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度規則發布實施》后,公司迅速響應新政要求,在2022年12月6日發布《關于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提示性公告》的基礎上,完善申報資料及決策流程,最終于3月24日獲得了上交所受理通知。此次再融資,亦是公司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表率專題推進會”中關于調整優化股權結構、提升上市公司價值的積極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財務結構,增強可持續盈利能力,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在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新征程上,發揮國有上市公司的更大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外高橋之窗)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811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