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首例干細胞外泌體應用于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治療,該療法旨在緩解術后短期疼痛并提高遠期骨融合率。
手術在顯微鏡下行MIS-TLIF,在椎間植骨融合過程中將干細胞外泌體與自體骨混合充分后植入椎間隙,整個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出血少創傷小。
患者術后VAS評分由術前8分降低至2分,恢復快,術后1天下床活動,患者術后3天已平穩出院。
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為脊柱退行性常見疾病之一,經過保守治療無效者可采取神經外科微創手術治療,對于合并有脊柱不穩等情況者,微創腰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是經典的手術方式,但該術式術后短期內部分患者有切口疼痛、下肢疼痛以及遠期椎體間融合不佳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
基于上述,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吳南主任結合病因機理創新性的提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研究,該研究已通過倫理審核并在中國臨床試驗中心注冊。
嚴格按照納排標準
近期研究團隊成功入組
一批腰椎椎管狹窄患者
這一批患者入組后,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專業組醫師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及影像學閱片后決定對患者采取神經導航輔助下顯微鏡下經微創通道行腰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同時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注射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后,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完善術前準備。
外泌體是一種直徑為30-150nm的細胞外囊泡,具有獨特的介導細胞間通信和相互作用。近年研究發現,來源于MSCs的外泌體(MSCs-Exo)具有與MSCs相似的生物學功能,在組織修復和再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與MSCs相比,外泌體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更加穩定,其有干細胞不可媲美的優點:
神經外科吳南主任醫師介紹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中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及抗炎因子,國內外諸多報道已證實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具有低免疫原性、強大的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作用,能抗炎止痛、修復組織損傷、促進機體愈合。因此采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可改善患者短期局部疼痛不適,同時提升術后椎體間骨融合效率,從而最大程度的造福患者。
【北科生物GMP潔凈廠房】


【外泌體表征鑒定】
深圳北科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符合國際細胞外囊泡協會(International Socitey for Extracelluar Vesicles,ISEV)指導原則對細胞外囊泡的表征要求。
重慶市人民醫院和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腰椎病術后遠期骨融合手術”已通過重慶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查編號:KY S2023-013-01)。
為更好的服務廣大深受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腰椎病患者,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擬招募一批需要行腰椎融合的患者。現將招募信息公示如下:
(一)?入選標準
1)18歲至85歲(包括18周歲和85周歲),性別不限;
2)女性應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入組:無懷孕的可能;有懷孕的可能,但基線檢查時尿妊娠試驗陰性,并同意在研期間完全避孕,而且在完成研究或提前終止研究后一段時間里也避孕,時間至少 6個月;
3)脊柱影像學檢查提示明確的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椎體滑脫等,并有相應癥狀,經正規保守治療無效且有手術意愿;
4)通過對患者進行基線檢查及功能評定時,術前患者癥狀與影像學檢測能一一對應;
5)在進行任何與本研究相關的步驟之前,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遵守本應用方案的要求;
6)同意不參加其它臨床研究。
(以上任一問題回答為“否”時,該病例不能納入研究)
(二)排除標準
1)過敏體質,既往有相關過敏史者;
2)伴發有其他因素所致癥狀者,如髖關節壞死、膝關節嚴重退變等;
3)伴發有脊柱結核、脊柱腫瘤等;
4)孕評估發現營養狀態特差者;
5)孕婦、哺乳期婦女或1個月內應用雌性激素避孕者;
6)篩選前 3 個月內接受過其他藥物的臨床研究;
7)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
8)其他可能妨礙臨床研究的嚴重情況;
9)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不能耐受手術者;
10)患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無法自我約束者;
11)依從性差,不能按時隨訪者;
12)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本身存在疾病(如前列腺增生);
13)本身存在重癥肌無力等神經肌肉系統疾病者。
(以上任一問題回答為“是”時,該病例不能納入研究)
聯系人 汪攀博士 聯系方式(微信同號) 13983029024(汪攀) 醫院地址 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院區神經外科 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大道118號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zm/3735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