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細胞免疫療法是一種將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過的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癌癥患者體內,從而達到癌癥治療效果的療法。早在2013年,便有科學家預言,該療法將發展成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廣泛用于疾病治療,而近年來資本以及生物制藥企業的動向無疑正讓癌癥細胞治療的時代越來越近。
近日,全球著名醫療行業咨詢公司IQVIA艾昆緯聯合非營利組織癌癥研究所( CRI )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布了一篇題為The clinical pipeline for cancer cell therapies的分析師報告,描述了當前全球癌癥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研發圖景。
CAR-T療法仍是主流,同種異體細胞應用快速增長
細胞免疫療法的主要類型包括CAR-T、TCR轉導T細胞(TCR-T)、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和自然殺傷(NK)細胞等,其中CAR-T療法是臨床中的熱門領域,當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5款細胞療法均出自該領域。從發展前景來看,CAR-T領域也是一片光明,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到2030年,全球CAR-T市場預計達至218億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2.1%。

圖片源自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從這份報告來看,全球細胞療法管線在正在穩步推進,截至2021年4月16日,全球共有?2,073?種在研活性細胞治療藥物,相較2020年公布的數據要多572 種,增長率為38%。在可識別細胞來源的項目中,835條管線采用的是患者的自體細胞,數量是同種異體細胞的兩倍。不過,過去一年中,同種異體細胞的應用顯著增加,臨床前和臨床1期的項目同比增長了超40%。

2019年至2021年不同臨床階段細胞療法的比較
在2000多種細胞療法中,CAR-T仍然是主流,新增299項臨床管線,較2020年增長35%,大多數(80%)管線處于臨床前或臨床1期階段。其他細胞療法方面,TCR領域新增80款在研藥物,NK/NKT領域新增67條在研管線,新型T細胞新增51條管線,這些項目中有一些也已進入2期乃至3期臨床。

2019-2021年細胞免疫療法管道的變化
CD19、BCMA等仍是血液瘤熱門靶點,實體瘤靶點基本不變
在血液瘤領域,細胞免疫治療中最熱的靶點是什么?
從FDA批準的5款產品來看,誕生了4款上市藥物的CD19以及1款上市產品的BCMA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在這兩個靶點之后,CD22、CD20等領域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入駐者。不過,從增長趨勢來看,過去一年中這些靶點的增長量遠低于去年統計的數據。報告稱,這或許是由于市場趨于飽和以及COVID-19對藥物研發造成的影響。

血液瘤領域熱門靶點
從實體瘤領域來看,在研靶點基本保持不變,未公開的腫瘤相關抗原 (TAA) 數量仍然高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2和3(GPC2/3)的療法2019年至2021年間每年翻一番,并且集中在肝癌領域。

實體瘤熱門靶點
中美在研項目全球領先,實體瘤仍是治療難點
報告指出,根據ClinicalTrials.gov的數據,得益于CAR-T細胞療法臨床項目的開展,截至2021年4月全球共有1358項活性細胞治療試驗,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增長率是2019年至2020年期間數據的2倍。大多數試驗依然是集中在血液瘤領域,40%針對實體瘤的項目處于早期階段,可見實體瘤仍然是細胞免疫治療的難點。
目前,美國仍然是細胞免疫療法的領導者,有791項細胞療法項目正在推進,而中國國內對細胞免疫療法的熱情也不遜色,項目數達到695 項,二者的增長量較去年同期分別為提升了31%和40%。從項目的贊助方來看,中國的分布更為均衡,40%源自學術機構,60%來自制藥商,而美國80%的項目是由制藥商支持開展。

按贊助者劃分的細胞治療藥物全球概覽(學術機構與制藥商)
癌癥是當前醫療健康領域風險投資最熱的賽道之一,而細胞免疫治療則被認為最有希望攻克腫瘤的創新療法之一。自2017年以來全球首批CAR-T療法獲批以來,細胞免疫治療行業便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這項報告進一步揭示了全世界對細胞免疫治療高漲的熱情。隨著一些細胞療法步入臨床關鍵階段,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細胞治療市場將進入群雄逐鹿的時代,癌癥患者也將迎來更多治療選擇。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73-021-00100-z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414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