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James
來源:干細胞之父平臺
骨是肺癌轉移的好發部位,此前,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的官方雜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曾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約30%-40%的晚期肺癌患者會在疾病進展過程中出現骨轉移,而一旦出現骨轉移,肺癌患者的治療將更加困難,生存期也將縮短。
肺癌骨轉移最常見的部位是脊椎、盆骨、股骨、肋骨和頭顱骨。當癌細胞轉移到骨后會釋放出可溶性介質,會激活骨頭過度生產破骨細胞,就會導致患者出現骨痛、骨折、高鈣血癥等一系列癥狀。需要注意,當肺癌骨轉移患者一旦發生骨相關事件,將會顯著縮短患者生存期,有研究顯示生存時間可縮短一半。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降低肺癌發生骨轉移的概率,出現骨轉移之后又應該如何治療?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和癌癥基因組計劃的順利實施,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等分子機制的認識、診斷水平的提高,生物治療正發揮其毒性小、靶向性強、抗腫瘤作用明顯等優勢,逐步走上了腫瘤臨床治療的歷史舞臺,使得細胞免疫療法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專家認為,對于中遠期預防腫瘤復發轉移,除了加強體質、定期檢測之外,細胞免疫療法將是一個新的有效預防措施。
01.確診肺癌骨轉移,經細胞免疫治療實現長期生存
患者楊先生2018年因“腰痛”前去醫院進行檢查時卻發現肺部腫瘤,并已發生多發椎體轉移,多發淋巴結轉移,后行穿刺取病理活檢示腺癌。幸運的是楊先生的EGFR基因檢測出突變,立即開始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同時給予唑來膦酸保骨治療。
然而在治療7個月后,卻發現新的轉移病灶,而且靶向治療的耐藥的風險已經存在。主治醫生告訴他,由于病情嚴重,常規治療手段已無法有效治療,只能存活6-12個月。但楊先生仍然不放棄活下去的希望,通過多方了解,楊先生接觸到了細胞免疫療法,后決定嘗試治療。
專家根據楊先生的癥狀,靶向治療聯合NK細胞治療的方式來消除體內腫瘤,并延長靶向藥的耐藥時間。經過多個療程治療,從影像結果中可以看出,右肺的原發灶、額葉轉移灶、椎體部的轉移灶均保持穩定,評價結果為SD。
楊先生表示,對于處于絕望中的病人來說,細胞免疫治療這一先進治療方法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后續的各項指標正常,未發現任何癌細胞,感覺精神狀態良好,生活質量有很大的改善。

02.細胞免疫療法,精準打擊癌細胞,減少骨轉移概率
細胞免疫療法主要是通過應用現代的高科技生物技術,采集腫瘤患者的外周血,在體外短時間內誘導培養出大量的樹突狀細胞,并裝備上患者自身沒有的免疫細胞,精確“瞄準”并殺傷癌細胞。不僅如此,它還能在患者體內誘發免疫記憶,使患者獲得長期的抗癌效應。
以NK細胞為例,NK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它對抗癌癥、對抗衰老、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NK細胞在體內游走一周,大約只需要6分鐘左右。在一天24 小時中,NK細胞可以循環240圈左右。NK細胞一旦發現了癌細胞、細菌、 病毒的蹤跡,即可在5分鐘以內將其消滅, 高效密集保衛著我們的身體不受侵害。
因此,對于肺癌患者來說,通過細胞免疫療法,不僅可以縮小腫瘤,而且能夠識別出體內的癌細胞,試試打擊清除,減少癌細胞的擴散轉移,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
03.聯合細胞免疫療法,消除轉移癌,使患者獲得長期生存
一般來講,肺癌一旦發生了骨轉移,說明已經發展到了晚期,患者及家屬是比較擔心也是無可厚非。然而,雖然發生了骨轉移,并不是意味著沒有辦法。我們還是通過聯合細胞免疫治療,使患者獲得長期生存。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循證醫學和精準醫療的基礎上對原發病灶進行有效治療是肺癌骨轉移治療的根本。常規對癥治療骨轉移還需要多學科的綜合,包括雙磷酸鹽等骨保護制劑、疼痛部位的放療、放射性核素治療、靶向藥物的應用、鎮痛藥物的治療等。
而細胞免疫療法不僅能夠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直接攻擊和摧毀癌細胞,同時還能夠結合放化療等常規治療方法,協同機體免疫系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
多個臨床結果證明,細胞免疫療法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益處,在啟動特異性、主動性的重要自體免疫細胞,可直接標靶性地攻擊與破壞手術后殘留之特定癌細胞,全面打擊癌細胞,從而預防癌癥擴散、復發和轉移,同時對于癌癥晚期的患者,通過該療法也能獲得長期生存。
不過需要注意,每個癌癥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水平和狀態都是不同的,具體方案還需要經過檢測,以及專業的醫生評估后決定。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878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