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LEAD),而且糖尿病LEAD致殘率位列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首?;颊呖杀憩F為肢體皮膚蒼白或紫暗、下肢麻木、乏力、腳踩棉花感、間歇性破行、下肢皮膚溫度降低、蟻行感、靜息痛 等癥狀,有些患者在足部嚴重缺血的情況下,可發生足部肢體壞疽,若沒有及時改善血流,最終將導致截肢,使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我國50歲以上合并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中約1/5左右合并 LEAD,本病對機體的危害除了導致下肢缺血性潰瘍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病死率顯著增高[1]。目前關于糖尿病LEAD的治療,各地各醫院方案各異,主要治療方法有中醫中藥、西藥治療、干細胞治療、血管搭橋、介入治療等。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療法在糖尿病LEAD中的應用成為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2]。該方法能夠改善下肢的血流灌注、促進血管生成并且減少間質纖維化,促進肌肉組織損傷修復,從而達到治療LEAD的目的。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LEAD是有效和安全的,這為治療糖尿病LEAD開辟了新的路徑。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進行一項試驗,入組了55例2型糖尿病LEAD患者【3】,隨機分為三組:對照組,骨髓組和臍血組。所有研究對象在研究期間均根據病情采用內科綜合治療,包括嚴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煙,潰瘍清創、局部換藥治療等。
將采集的單個核細胞混懸液進行肌肉注射, 1 ml/ 針,每針間距 1.5 cm×1.5 cm,潰瘍周圍每針間距 1 cm×1 cm。無菌敷料包扎,保暖墊保溫,術后 3 天拆除敷料。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小腿肌肉注射。
首先關注的是安全性,研究過程中各組肝功能、腎功能均未見異常,均無死亡、腫瘤、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病例報告。我們再來一起看看療效如何,下圖即各組治療前后有效性指標的比較。骨髓組及臍帶血組 12 周時主觀指標均逐步降低(P < 0.01),24 周客觀指標顯著改善(P < 0.01);與對照組相比,12 周時骨髓組及臍帶血組主觀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1),24 周時兩組主觀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1),客觀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1)同時間點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也就是說,研究結果表明臍帶血單個核細胞與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小腿肌間注射治療 T2DM 下肢血管病變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骨髓干細胞治療是改善下肢組織血供的有效手段。但實際工作中部分患者無法進行自身骨髓采集而影響其臨床應用。目前發現臍帶血含豐富干細胞,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已經成為公認的干細胞重要來源之一。今天介紹的這項研究結果也表明,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及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小腿肌間注射治療T2DM 下肢血管病變均安全、有效,與文獻報道一致。臍帶血干細胞可促進細胞增殖、血管新生。此外,其可能具有一定旁分泌功能,進一步促進皮膚創傷修復、改善缺血,提高保肢率。相信在未來,臍帶血干細胞可以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的希望。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4):292-344.
【2】ShiYF,WangY,LiQ,etal.Immunoregulatorymechanismsof mesenchymalstemandstromalcellsininflammatorydiseases [J].NatRevNephrol,2018,14(8):493-507.
【3】劉璠, 周慧敏, 楊愛格, 等. 不同來源單個核細胞移植對 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療效比較. 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 (電子版), 2016, 6(6): 351-355.
編輯:豆豆,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393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