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癌癥一直是世界范圍內的嚴重健康問題,而癌胚抗原(CEA)的異常升高往往與癌癥的存在和進展相關。然而,對于那些長期癌胚抗原升高的患者,傳統治療方法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近年來,一種被稱為自體細胞免疫治療(CIK)的新興治療方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將重點介紹CIK細胞療法的原理和機制,并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展示其在癌胚抗原異常升高患者中的潛力和效果。
一、認識CIK細胞療法
CIK細胞,即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將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體外用多種細胞因子(如抗CD3McAb, IL-2, IFN-γ, IL-1α等)共同培養一段時間后獲得的一群異質細胞。
在這群細胞中,CD3+CD56+細胞被證明是CIK細胞群中的主要效應細胞,這群細胞兼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NK細胞的非MHC限制性殺瘤特性,在臨床上具有強大的廣譜抗瘤活性。
CIK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很強,如同“細胞導彈”,能精確“點射”腫瘤細胞,且不會傷及正常細胞。尤其對手術后或放化療后患者效果顯著,能消除殘留微小的轉移病灶,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提高機體免疫力。
根據實驗研究,每殺傷一個腫瘤細胞需要40個淋巴細胞,正常的CIK細胞經過體外培養可回輸給患者的有效細胞數量是1×1010,可以殺傷2.5×107(2500萬)個腫瘤細胞。
更值得注意的是,CIK細胞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仍敏感,殺瘤活性不受環孢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劑的影響,能抵抗腫瘤細胞引發的效應細胞Fas-FasL凋亡。
CIK細胞療法,與手術、化療、放療等常規療法聯用,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在多種實體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臨床研究中展示出顯著的療效,在2022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上,《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版》將“CIK細胞療法”寫進肝切除術后輔助治療推薦方案(證據水平:2A類)。
二、CIK細胞治療在癌胚抗原異常升高患者中的應用
在許多癌癥患者中,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常常偏高,這提示腫瘤細胞的存在或復發。對于那些癌胚抗原長期升高的患者,傳統治療方法往往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治療策略。CIK細胞治療作為一種免疫細胞療法,被認為具有潛力來幫助這些患者重塑免疫力,并抑制腫瘤的發展。
在我們的案例中,嚴先生是一名65歲的醫生,癌胚抗原一直處于偏高狀態,最近一次檢測顯示癌胚抗原(CEA)升高1.11。面對這種情況,嚴先生決定接受自體細胞免疫(CIK)的治療方法。
CIK細胞治療分為三個步驟:
1、采集患者的60ml外周血。2、分離出免疫細胞(PBMC),并將其在實驗室中進行14天左右的培養和擴增。經過調整后的CIK細胞具有更強的殺傷腫瘤細胞能力和免疫調節功能。3、靜脈回輸CIK細胞,每次細胞數量1×1010,一共三次CIK細胞治療。
一個月后,嚴先生再次檢測癌胚抗原(CEA)的水平令人欣喜地降至2.91,恢復到正常范圍內。這個結果表明CIK細胞治療在嚴先生的情況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成功地降低了癌胚抗原的水平。
在嚴先生的案例中,CIK細胞治療的效果是顯著的。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在治療后得到了明顯的下降,說明CIK細胞成功地抑制了腫瘤的發展。這為嚴先生帶來了希望和新的治療選擇。
那么,CIK細胞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CIK細胞具有雙重功能,既能殺傷腫瘤細胞,又能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它們通過釋放細胞毒素、激活免疫細胞和產生細胞因子等方式,直接攻擊和破壞腫瘤細胞。同時,CIK細胞還能夠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反應,調節免疫系統的平衡,提高對腫瘤的抗擊能力。
總結,CIK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免疫細胞療法,在癌胚抗原異常升高患者中顯示出潛力和效果。通過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CIK細胞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的發展,并降低癌胚抗原水平。患者在接受CIK細胞治療時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定期監測,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隨著對CIK細胞治療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相信它將為癌癥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
請注意,本文中的案例僅僅是為了說明CIK細胞治療的潛力,并不代表每個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治療效果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在考慮接受CIK細胞治療之前,請務必咨詢醫療專業人士,并根據個人情況做出決策。
文章來源:干細胞之父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956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