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美國批準首個CAR-T藥物以來,目前美國FDA已經批準了6種CAR-T細胞產品上市銷售。
- tisagenleculecel(tisa-cel;Kymriah)
- axicabtagene cilolucel(axi-cel;Yescarta)
- 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cel;Tecartus)
-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Breyanzi)
- 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Abecma)
- ciltacabtagene autol eucel(cilta-cel;Carvykti)
在經歷5年的產品臨床實踐之后,美國醫生認為如果能應對一些潛在威脅生命副作用的挑戰,如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CAR-T細胞相關腦病綜合征(CRES)、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征(ICANS),完全可以進行門診給藥。
事實上他們已經對首批21名患者接受四種不同CAR-T細胞產品進行了門診輸注。
為了發展CAR-T細胞治療的門診計劃,他們重點關注8個基本組成部分——創建多學科團隊、培訓臨床護理人員、提醒和教育社區提供者、增加患者知識和支持、獲得物理空間、遵守政策和程序、財務審查以及持續審查結果和程序。
創建一個多學科團隊 | 建立一個由多學科(TCT、EM、ICU、神經學等)的醫生、藥劑師和護士組成的細胞治療工作組,以制定和分發毒性管理的機構指南(通過制作醫囑集、袖珍卡等)。). 分發所有相關團隊的聯系信息。 建立一個藥房團隊來創建化療輸注模板并審查所有患者藥物。 |
培訓護理人員 | 對TCT護士進行細胞治療管理、生物安全、CAR-T產品解凍/給藥以及預期副作用方面的培訓。 培訓輸液中心護士按照輸液清單工作。 |
提醒和教育社區提供者 | 培訓當地的EMS技術人員。 設立24/7細胞治療熱線,可直接聯系TCT護士長和隨叫隨到的醫生。 向所有患者提供帶24/7待命號碼的醫療警報手鐲。 |
增加患者的知識和支持 | 為患者提供關于產品的教育包、校園地圖和總結其疾病、治療和輸液日期的錢包卡。 招募社會工作者來確定住房需求、交通、財務考慮和家庭支持結構。 |
獲得物理空間 | 確保為細胞輸注過程提供專用空間,并對預期并發癥進行日常患者監測。 與TCT單位和醫療ICU達成協議,為細胞治療患者保留床位。 與醫院和EMS協商,將CAR-T患者的優先級提升至創傷或心臟護理。 |
遵守政策和程序 | 確保所有政策和程序遵循FACT、IBC和REMS準則。 確保遵循制造商特定的程序。 |
進行財務審查 | 通過提供財務可行性模型來吸引財務利益相關方。 |
對程序和結果進行持續審查 | 召開周會,審查和討論所有積極的細胞療法患者。 對當前方案的新發展和變化進行定期審查。 |
本研究中,23名患者(22名成人和1名兒童)接受了上市細胞治療產品輸注。
在門診腫瘤住院等待單元(APU)中進行細胞輸注后,對門診患者進行監測,在第1-14天每天進行訪視,然后在第15-28天每周進行三次隨訪。
23例中有21例(91%)在門診基礎上進行輸注:13例接受axi-cel (12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1例濾泡性淋巴瘤(FL)),6例接受tisa-cel(3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3例DLBCL),1例接受brex-cel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1例接受liso-cel治療DLBCL。兩名接受axi-cel的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了輸注,以上是基于臨床醫生對患者疾病負擔和合并癥的共識。
盡管很難在不同試驗之間進行比較,但liso-cel和tisa-cel產品通常被認為具有更好的毒性,CRS發生率更低(42%)和(58%),而axi-cel和brex-cel的CRS率為(93% )和(91%),這被認為是由于激活域的不同。axi-cel和brex-cel中的CD28結構域被認為刺激早期CAR-T細胞擴增,而liso-cel和tisa-cel中的4-1BB活化結構域具有較慢且持續時間較長的CAR- T細胞擴增。
作者對四種不同市售產品(axi-cel、tisa-cel、brex-cel和liso-cel)的使用體驗令人滿意,輸注后72小時內的總體入院率為24%,住院中位數為4天。這四種產品的入院率是一致的,沒有急診,也沒有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對于美國為何希望在門診實現CAR-T給藥,重要的原因除了對CAR-T安全性和不良反應的把控度更高之外,還涉及到美國醫療現狀。
根據一份報告,2017年,美國醫院的凈門診收入是4720億美元,住院收入是4980億美元。其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已經基本持平。其原因是美國實施平價醫療法案之后,一些住院治療的支付項目改為門診支付,包括商業保險和聯邦保險如Medicare的支付方在支付范圍上越收越緊,另外醫院的運營成本持續上升,如果醫院不能控制自身的成本,則將面臨營收和利潤的雙重萎縮。
而國內醫療環境,我們也看到醫保控費是大勢所趨,DRG和DIP正在所有醫院逐步推廣,因此中國醫院也面臨著美國醫院同樣的困境。可以想象未來更多的細胞治療會在門診進行,那么提前了解下美國的門診細胞治療就有了這個必要性。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226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