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NK 細胞(黃色部分)攻擊腫瘤細胞(紅色部分)圖示(來源:Science)
● ? ?● ? ? ●
NK細胞已經成為抗腫瘤免疫治療的重要靶點。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激活人體免疫“第一反應者”——NK細胞。
NK細胞激活機制
NK細胞是由一系列激活和抑制受體轉導的信號之間的動態平衡調節的。正常細胞表面通過表達MHC-I分子,引發NK細胞的抑制性信號傳導,避免NK細胞的攻擊。
?
然而,病毒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通常下調MHC-I的表達,逃避依賴于檢測MHC-I呈遞的抗原肽的CD8+T細胞的識別。相反,這種MHC-I抑制性受體配體的缺失和/或活化受體配體的上調,可使NK細胞激活,從而引發NK細胞的自發攻擊。NK細胞激活后,通過釋放大量的穿孔素和顆粒酶來誘導靶細胞凋亡。
N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完成,分別是:
?
?
?
NK細胞低親和力的CD16分子與靶細胞IgG抗體復合物結合后,活化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使PLC γ的酪氨酸磷酸化,裂解膜磷酯酰肌醇為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IP3增加細胞內游離鈣濃度,進而釋放細胞毒性物質(如穿孔素和顆粒酶)。
?
–02–
細胞因子激活NK細胞
細胞因子是維持多種免疫細胞激活和功能性的關鍵成分,通過多種激活性細胞因子或抑制性細胞因子的拮抗劑,能夠刺激并增強患者NK細胞的抗腫瘤作用。
IL-2可直接刺激T細胞和NK細胞的增殖和活化。最初發現用IL-2刺激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會擴增細胞毒性細胞,命名為淋巴細胞活化殺傷細胞(LAK)。隨后的研究發現,LAK細胞對腫瘤的破壞主要由NK細胞介導。后續研究發現,IL-2可誘導抑制性調節性T細胞(Treg)的產生,其限制了IL-2激活NK細胞的應用。
?
▉?IL-15
IL-15是IL-2最有前途的替代品。重要的是,IL-15刺激NK和CD8+T細胞,但不刺激Treg細胞。體外研究表明,IL-15可以增強被TME(腫瘤微環境)耗盡的NK細胞的功能。在缺氧條件下,用IL-15治療功能失調的腫瘤來源的NK細胞,可以恢復線粒體的完整性,增加顆粒酶B的表達,減少細胞凋亡,增強NK細胞毒性和IFNγ的產生[1]。
▉?IL-12
IL-12主要由抗原呈遞細胞,特別是DC和巨噬細胞產生,刺激CD8+T細胞和NK細胞的募集、效應功能和IFNγ的產生。除了直接激活NK細胞外,IL-12還刺激Th1產生IFNγ和IL-2,從而刺激NK細胞產生更多的IFNγ、穿孔素和顆粒酶B[3]。
?
IL-12全身給藥會引起多種不良副作用,在最大耐受劑量下也只能發揮有限的抗癌功效,目前正在開發替代的IL-12遞送方法(如抗體融合的IL-12、IL-12的DNA/RNA的直接遞送、瘤內注射外泌體表達的的IL-12)以期改善IL-12療效。
▉?IL-18
IL-18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由多種細胞產生,包括髓細胞、腸上皮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和內皮細胞。IL-18(與IL-12聯合)能夠誘導NK細胞表達FASL、增強NK細胞產生IFNγ和TNF的能力、促進NK細胞增殖,并通過誘導CCL21、CCR7的表達促進NK向次級淋巴器官遷移。
?
▉?IL-21
IL-21由Th17細胞和DC細胞產生。IL-21通過刺激NK細胞增加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表達,并上調NKp30和NK細胞受體2B4來增強NK細胞的成熟和增殖,并增強其細胞毒性活性[5]。常IL-2、IL-15、IL-18等細胞因子聯合使用。
?
▉?TGF-β抑制劑
TGFβ能夠抑制NK細胞功能,并促進其分化為ILC1,成為毒性大大降低的組織駐型細胞,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大幅度減弱,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TGFβ是恢復NK細胞功能的重要策略。針對TGFβ的藥物大致有三類:中和抗體、配體陷阱、受體激酶抑制劑。
?
?
–03–
多少腫瘤的發展與NK細胞功能異常有關。因此,NK細胞功能的恢復可能是抗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選擇。在T細胞參與的抗腫瘤過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已研究成功。NK細胞同樣也有相同的抗腫瘤機制。
在NK細胞背景下,嘗試基于T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例如CTLA-4和PD-1抑制劑)的組合,如抗PD-1和抗PD-L1抑制劑也已顯示增強N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通過研發更新的免疫檢查點(例如B7-H3,CD200R,CD47和Siglecs7/9),將這些檢查點組合以產生協同的抗腫瘤反應似乎更加合乎邏輯。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NK特有免疫檢查點:
▉?NKp44
NKp44,其胞質結構域包含一個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ITIM)基序,表達PCNA的腫瘤細胞與NK細胞接觸結合時,通過NKp44-PCNA軸傳導抑制信號。
?
▉?KIR3DL3
KIR3DL3,可能受免疫抑制性TME誘導而表達上調,通過與配體HHLA2結合傳導抑制信號。KIR,第一個開發用于刺激NK細胞反應的ICI抗體。
?
▉?NKG2A
NKG2A,主要存在于實體瘤浸潤性NK細胞中,其配體HLA-E在多種腫瘤中表達被上調。

如圖,NK細胞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作用:
–04–
NK細胞可通過CD16受體介導的ADCC,殺死IgG1或IgG3抗體靶向的細胞。NK細胞表面CD16的不同形態,會影響CD16與抗體Fc端的親和力。
具體來說,CD16蛋白第158位的氨基酸為苯丙氨酸(158F)時,與Fc的親和力低,而這一位置上的氨基酸為纈氨酸(158V)時,與Fc的親和力高。新一代單克隆抗體療法很多對Fc端進行了修飾,改善了它們與CD16的結合,促進了ADCC的產生。同時,很多抗體在合成時使用了預防抗體Fc端巖藻糖基化的哺乳動物培養系統,增強了它們與CD16的結合。
▉?雙特異性抗體
?
▉?三特異性抗體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 Aug;21(8):559-577.?
?
?
?
?
–06–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具有獨特的抗腫瘤效應,不受MHC限制的細胞毒性、產生細胞因子和免疫記憶等功能,使其成為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系統中的關鍵角色。早期臨床數據表明:NK細胞非常適合用于異體治療環境。
?
臨床研究表明,NK細胞在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方面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重要的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NK細胞療法都一直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迄今為止,沒有觀察到CRS或GVHD。然而,大多數報道的成功僅限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并非所有患者都對NK細胞治療有反應,有些患者最終會復發。
CAR-NK細胞療法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臨床研究領域,對某些癌癥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相信,基于NK細胞的新型細胞療法可能會引發腫瘤免疫治療的革命性進展。
?
參考資料:
[1] Laskowski, T.J., Biederst?dt, A. & Rezvani, K.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antitumour adoptive cell immunotherapy.Nat Rev Cancer?(2022).?
[2] Maskalenko et al.,?Harness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dispatching the first responders.?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22).
[3] Le Saux and Schvartzman?Advanced Materials and Devices for the Regulation and Study of NK Cells.?Int. J. Mol. Sci.,??(2019).
[4] Zhang et al.,. CAR-NK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m bench to bedside.?Biomarker Research,(2022)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254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