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具有直接殺傷功能天然免疫效應細胞。細胞表面固有表達多種活化性和抑制性受體起到監視惡性病變細胞作用。
NK細胞的抗癌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種是對腫瘤細胞的直接殺傷,通過釋放后穿孔素和顆粒酶或通過死亡受體殺死腫瘤細胞;第二種是它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扮演免疫系統的調節細胞角色,激活T細胞等的殺傷作用。
NK細胞具有區分“敵我”的能力
NK細胞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惡性腫瘤臨床干預,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這是因為NK細胞具有細胞毒性和免疫調節雙重功能,可識別健康細胞和腫瘤細胞。NK細胞源自骨髓,通過識別自體MHC I分子的訓練后獲得區分“敵我”的能力。
NK細胞表面有眾多受體,分為激活性KAR和抑制性KIR兩類,健康細胞的MHC I 分子結合的是抑制性受體,而激活性信號很低,使NK細胞處于非激活態,避免誤傷健康細胞。
有兩類腫瘤細胞會激活NK細胞的殺傷作用,一種是丟失了MHC I受體的,這類細胞可以逃脫T細胞的殺傷,但因為丟掉了NK細胞抑制信號而成為了NK細胞消滅的目標。
另一種是激活性配體表達上調的腫瘤細胞,會結合更多激活性受體而讓激活信號大增,克服抑制信號,NK細胞開啟對腫瘤細胞的殺傷。
NK細胞免疫療法優于傳統干預方法
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 以下簡稱“腫瘤”)近年來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中國作為全球發展中最大國家,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們不良生活習慣和環境污染等因素使得惡性腫瘤發病率與衰亡率均逐年上升,腫瘤已成為威脅國人生命健康首要要素,使得讓腫瘤干預問題面臨嚴峻考驗。
目前傳統干預腫瘤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三種,但效果均不盡人意,且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程度副反應。
隨著生物技術迅速發展,以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為基礎NK細胞免疫療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一定成績,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后又一重要腫瘤干預手段。
NK細胞能監視體內惡性病變細胞
NK細胞是人體天然免疫系統效應細胞,是體內監視惡性病變細胞主要功能細胞,其獨立于T、B細胞第三類淋巴細胞亞群,屬于固有免疫細胞,是機體防御的第一道防線。不僅具有抗感染、免疫調節和抗腫瘤等多重作用,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NK細胞殺傷靶細胞主要包括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較大病原體(如真菌和寄生蟲)、同種異體移植的器官與組織等。
它無需抗原預先致敏即可直接殺傷靶細胞,故在機體抗腫瘤、早期抗病毒或胞內細菌感染的免疫應答中有重要作用。
N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四種機制
近幾年,隨著腫瘤分子機制深入研究,NK細胞抗腫瘤作用備受關注。NK細胞殺傷腫瘤的細胞機制主要分為四大類。
N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機制:
1、穿孔素和顆粒酶介導細胞毒性作用
2、衰亡受體介導的靶細胞凋亡
3、分泌細胞因子促進殺傷活性
4、抗體依賴細胞毒性作用
NK細胞回輸治療
基于NK細胞的免疫療法,已成為治療實體瘤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有前途的治療方法[2]。
NK細胞回輸療法是指將從外周血等來源中分離出來的NK細胞進行體外擴增,再轉輸到患者體內,可以誘導腫瘤患者受損NK細胞的激活和增殖,增加NK細胞的數量,作為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和實體癌的過繼免疫療法[2]。
目前,體外擴增和激活的自體NK細胞與腫瘤靶向藥物單克隆抗體的聯合應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極大地豐富了NK細胞治療維度,成為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NK細胞在腫瘤治療中的展望
近年來,免疫細胞療法在治療癌癥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突破,燃起了眾多研究學者對治愈癌癥的希望。NK細胞強大的殺傷力和獨特殺傷機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NK細胞免疫療法已經成為免疫細胞療法領域蓬勃發展的前沿技術之一,有望在癌癥治療中發揮作用。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986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