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萬一針即可殺死癌細胞,幾個月癌細胞清零。去年CAR-T療法,因為國內首例CAR-T治療的患者出院而被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熱度,很多人感嘆癌癥從此可以治愈!
其實除了CAR-T,還有CIK/NK這兩大抗腫瘤的法寶,你理得清它們之間的異同嗎???
CIK細胞,即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T淋巴細胞的一種,是細胞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是一群異質細胞群。屬于特異性免疫細胞(獲得性免疫細胞)。
CIK細胞療法的主要效應細胞為CD3+/CD56+細胞,又被稱為NK細胞樣T淋巴細胞,兼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NK細胞的非MHC限制性殺瘤優點。
CIK抗腫瘤方式
(doi.org/10.3389/fimmu.2017.00774)
CIK細胞是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發現,具有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限制性的腫瘤殺傷活性。需要DC(樹突狀細胞)進行抗原呈遞之后才能活化,發揮殺傷作用,依賴抗體,屬于特異性免疫細胞(獲得性免疫細胞)。
CIK細胞抗腫瘤主要機制
CIK細胞增殖速度快,主要效應細胞CD3+/CD56+細胞可增殖1000倍;具有強大的抗瘤活性和非限制性殺瘤的特點,具有廣譜抗腫瘤和病毒的作用,適用于任何一期的腫瘤患者,且對多耐藥瘤株同樣敏感;是國際上廣泛應用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
此外,由于CIK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體細胞修復作用,在大部分腫瘤患者接受CIK治療后,出現了消化道癥狀減輕或消失,皮膚有光澤,黑斑淡化,靜脈曲張消失,脫發停止甚至頭發生長或白發變黑等“年輕化”表現,及精神狀態或體力明顯恢復等現象。
大量臨床試驗證實,CIK細胞在呼吸系統腫瘤、消化系統腫瘤、泌尿系統腫瘤、乳腺及婦科腫瘤等實體腫瘤中具有良好的療效。
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ClinicalTrials.gov)顯示,CIK/DC-CIK細胞治療的相關臨床研究有108項,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癌、胃癌、食管癌、膀胱癌、難治性非霍金奇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肝癌、腎癌、三陰性乳腺癌、急性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癥實體瘤和血液瘤。
NK細胞,來源于骨髓淋巴樣干細胞,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脾、肺和淋巴結。NK細胞不同于T、B細胞,NK細胞是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是一類無需預先致敏就能非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淋巴細胞,是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先天性免疫細胞)。
NK細胞作用機制
■?貫穿穿孔素-顆粒劑系統,這些穿孔素的釋放是細胞溶解最快、最有效的機制。 ■?細胞凋亡的誘導由TNF配體家族完成。此機制速度較慢且效率較低。它需要細胞表面存在TNF配體,這些配體將與靶細胞表面的Fas受體結合。 ■?活化的NK細胞通過IFN-γ的活性,分泌多種細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13等)。
NK細胞抗腫瘤方式
(doi.org/10.1007/s11684-018-0653-9)
NK細胞對大部分惡性實體瘤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手術切除、介入、射頻、氬氦刀等治療的同時或治療后使用療效更佳。
CIK細胞和NK細胞都是通過自體外周血液提取、都可以用于腫瘤的治療。培養細胞和回輸細胞至患者體內這三個過程,但在培養過程中卻有明顯的不同。
CIK細胞的培養從激活誘導到后期擴增的工藝流程非常容易,細胞倍增數也較大,容易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且樣本差異不大。
在培養過程中,CIK細胞從前期就開始抱團生長,生長速率較快,5天開始爆發式生長,后期增殖能力較強,最大可擴增200倍左右。
NK細胞培養前期激活程序復雜,樣本差異較大。
NK細胞培養治療流程
在培養過程中,NK細胞前期貼壁及抱團生長,前期生長速率較慢,后期增殖能力提高,但細胞擴增倍數有限,最大擴增倍數100倍左右。
除了上述的殺傷腫瘤細胞和外來入侵,通過補充自身的NK細胞和CIK細胞還可以達到預防腫瘤的目的。
隨著人體不斷的衰老,越來越多的細胞開始衰老凋亡、人體中的CIK和NK的數量在不斷降低,且不可逆。那么通過補充免疫細胞(NK、CIK)來監控、清除衰老和突變的細胞,來最大程度的降低患癌的概率,同時身體機能也得到了補充,身體重新充滿了活力。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770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