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小單位,人的身體中有著200多種不同的細胞,它們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各執其職,形成了一個細胞王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存在,都需要建設者的建設和維護,也需要防衛軍抵御外敵。在細胞王國中,擔任國防部隊的就是免疫細胞,是人體對抗疾病的重要防御機制,被譽為生命衛士。
免疫細胞,又稱作白細胞,它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T細胞、B細胞、DC細胞、NK細胞、NKT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多種細胞類型。它每時每刻都在為人們的生命健康而戰斗,當免疫系統一旦發現有細菌、病毒的入侵或發現變異衰老的細胞時,會立刻動員免疫細胞部隊將其殲滅。
?
如若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或紊亂,則極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腫瘤細胞的擴增以及自身免疫病的產生,同時也會導致衰老進程的明顯加速,致使生命質量及壽命受到嚴重不利影響。
免疫功能如何影響健康?

免疫系統三大功能是健康的保障!
免疫防御:人體的重要生理功能,抵抗外來病原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入侵,就像我們國家的“解放軍部隊”。功能異常時,可能發生感染和過敏反應,引起病毒感染、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病癥。
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衰老細胞、死亡細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就像我們的“警察部隊”。功能異常時,可能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各類腫瘤,引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癌癥等病癥。
免疫自穩:機體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自身細胞的能力,就像我們的“紀檢委”,能夠使免疫系統內環境保持穩定,修補免疫細胞能修補受損的器官和組織,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
免疫細胞隨年齡增長逐漸退化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即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病的發生。在面對癌細胞時,NK細胞可以直接識別并殺死癌細胞,因此也被稱為人體抗癌第一道防線。
研究發現,NK細胞的數量及功能在40~50歲后顯著下降。免疫力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年齡的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健康的免疫細胞逐漸退化,包括免疫細胞數量的減少、殺毒功能的降低、細胞信息傳遞的減弱、細胞凋亡的增加等。這也是癌癥、傳染病及慢性疾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原因。
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從事免疫學研究的安部良教授表示:免疫力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年齡的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健康的免疫細胞逐漸退化,包括免疫細胞數量的減少、殺毒功能的降低、細胞信息傳遞的減弱、細胞凋亡的增加等。這也是癌癥、傳染病及慢性疾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原因。
維持或重建適當的免疫力可以預防衰老和癌癥的發生,年輕時收集和儲存的自體免疫細胞將成為未來免疫重建、感染和癌癥免疫治療最有價值的生物資源。
免疫細胞的作用

免疫細胞不僅適用于癌癥患者的治療,還適用于日常保健,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亞健康,延緩衰老等多個方面。
1、平衡免疫力
實驗證實,通過自體免疫細胞應用,定期為體內補充特定數量且具有旺盛活力的免疫細胞,促進自身免疫細胞的分裂活化,促進老化受損的免疫細胞更新再生,清除各類致病病毒、寄生菌和突變細胞,可顯著提升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預防癌癥的發生。
2、調節亞健康
亞健康是人體介于健康和疾病的臨界點,也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免疫細胞回輸可以幫助亞健康人群改善睡眠質量,迅速提升機體活力,增強體質,消除疲勞乏力體虛等癥狀。
3、延緩衰老
免疫細胞回輸可以清除衰老細胞,修復損傷細胞,使機體恢復年輕狀態。
4、預防疾病
免疫細胞對清除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清楚突變的癌細胞和衰老病變細胞,治愈疾病有重要作用,是維持人體免疫力、保護人體健康的“健康衛士”。
5、防癌抗癌
免疫細胞回輸可以清除體內病變細胞、癌細胞,促進細胞新生,調節代謝水平,防止癌癥的發生。用免疫細胞預防腫瘤,在腫瘤早期及時干預和治療,可以將癌癥發病率降低,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
但是,環境污染時刻侵害著我們的健康,再加之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壓力等因素,使身體的免疫力在不經意間減弱,再加之免疫細胞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導致免疫細胞不能及時識別體內病變細胞,即便能夠識別,也不能有效地加以清除。
免疫細胞越年輕,其免疫活性越好,今天的免疫細胞肯定比明天的年輕。所以,當下即是您儲存免疫細胞的最佳時期。
可以提前儲存免疫細胞,當我們需要時,再將凍存的細胞取出、培養、擴增,使之成為一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免疫細胞特種部隊。最后定期進行免疫細胞保健,便可以起到延緩衰老,改善亞健康,降低腫瘤發病風險等多種作用。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306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