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是全球免疫細胞療法的元年,來自諾華(Kymriah)、吉利德(Yescarta)的2款CAR-T產品相繼問世。2022年開春伊始,國內也相繼迎來了眾多重磅喜訊:傳奇生物開發的西達基奧侖賽成功在美國獲批,成為中國首個獲FDA批準及全球第二款靶向BCMA的CAR-T產品;科濟藥業自主研發的產品 CT041 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進入確證性Ⅱ期臨床試驗,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進入到確證性Ⅱ期臨床試驗、針對實體瘤的CAR-T在研產品。
作者 |?子淵
實體瘤CAR-T難點
與血液瘤相比,實體瘤更加復雜,腫瘤耐藥性、抗原異質性及免疫逃逸導致的難題仍有待解決。因此,實體瘤CAR-T的開發難度也更大,主要難點包括抗原異質性強缺乏理想的靶點、需要克服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CAR-T細胞在實體瘤微環境下轉運和浸潤能力差、內源性T細胞抑制信號降低CAR-T活性等。
?
圖1實體瘤CAR-T難點(來源:Jessica Wagner et al. Mol Ther. (2020))
實體瘤CAR-T靶點
?
過去十余年,學術界和工業界對實體瘤CAR-T靶點進行了廣泛探索,包括B7-H3、CAIX、CEACAM5、CD133、CD171、EGFR、EGFRvIII、Fra、GD2、GPC3、HER2、IL13Ra2、MUC1、PSMA、ROR1、VEGF-R2等等,取得了初步療效結果,但一直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

圖2 部分實體瘤 CAR-T 初步有效性數據(來源:Jessica Wagner et al. Mol Ther. (2020))
Claudin18.2
有望成為首個實體瘤CAR-T靶點
?
Claudin18.2屬于緊密連接蛋白Claudins家族,具有高度特異性,在健康組織中僅表達于胃黏膜上皮細胞,而在腫瘤中高表達于胃(70-80%)、胰腺(60%)、卵巢、肺等組織,成為潛在的抗腫瘤藥物有效分子靶點。
?
圖3 Claudin18.2 在正常及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分布(來源:Jian Li et al. Aging (Albany NY). (2020))
?
CT041是科濟藥業開發的全球首款Claudin18.2-CAR-T。截至2021年4月8日,37例CLDN18.2表達陽性的晚期消化系統腫瘤患者接受CT041輸注并完成至少12周的評估。安全性方面:CT041耐受性良好,未發生治療相關死亡或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神經系統毒性綜合征(ICANS)。約95%的患者發生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均為1級或2級。有效性方面:在36例具有腫瘤靶病灶的患者中,31例患者觀察到不同程度的靶病灶縮小,ORR為48.6%,DCR為73.0%。在既往至少2線治療失敗、接受II期推薦劑量(RP2D)2.5×10? CAR-T細胞治療的18例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中,8例(44%)患者既往接受過抗PD-(L)1單抗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輸注后7.6個月,ORR為61.1%,DCR為83.3%,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別為5.6個月和9.5個月。
?

圖4 CT041 胃癌 I 期臨床試驗數據(來源:科濟藥業官網)
?
同時,科濟藥業開發了創新的FNC預處理方案,在使用環磷酰胺和氟達拉濱傳統方案的基礎上,加入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進行淋巴細胞清除,以改變免疫微環境,提高CT041在腫瘤組織局部的滲透性及持久性。胃癌治療藥物有限且后線療效較差,化療、TKI以及PD-1的3線治療的OS在5個月左右,PFS為2 個月左右。相比用于胃癌末線治療的其他藥物,CT041在ORR、PFS和OS均上取得顯著提升,有望成為首款胃癌CAR-T產品。
?
增強型實體瘤CAR-T技術開發
針對實體瘤CAR-T的難點,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增強療效的技術,包括:提高CAR-T對抗原的識別、多靶點聯用、裝載趨化因子改善CAR-T細胞的浸潤和轉運、表達炎癥因子調節腫瘤微環境等。實體瘤周圍形成的腫瘤微環境(TME)中包含著多種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細胞,例如調節性T細胞(Treg)、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等,還過度表達TGFβ、IL-10、IL-4等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細胞因子。這些因素構成的免疫抑制環境能夠顯著降低CAR-T細胞的療效。
?
傳奇生物開發的LB2102是一款靶向DLL3的CAR-T療法。DLL3是一種在小細胞肺癌(SCLC)和某些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廣泛表達的潛在靶點。LB2102使用了VHH抗體技術和克服腫瘤微環境抑制因素的增強型CAR-T技術。它攜帶著兩個識別DLL3的VHH抗體片段,和一個能被腫瘤微環境中信號激活的跨膜蛋白。臨床前體內研究顯示,與傳統CAR-T療法相比,LB2102更有效地縮小腫瘤,而且外周血中的CAR-T 細胞和浸潤腫瘤的CAR-T細胞數目都顯著提升。
?

圖5 LB2102 增強型 DLL3-CAR-T 策略(來源:傳奇生物官網)
展望
隨著細胞工程手段和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成熟,CAR-T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大幅提升。盡管CAR-T對實體瘤的治療存在缺陷,但新靶點以及CAR-T技術的創新有望大幅提升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效果。目前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數量大,賽道擁擠,但該領域技術迭代創新快,專利技術布局層出不窮,這些新技術可能會極大提升CAR-T的療效,以及適用范圍。伴隨新技術而生的BioTech公司受到國際Big Pharma的重視,收購和合作頻發。目前國內的細胞治療企業均處于發展早期,專利技術壁壘將是細胞治療企業最深的護城河。在實體瘤攻克,通用CAR-T技術方面有技術布局的企業將逐漸脫穎而出。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13070.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