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也只有男人壯陽夢了。
在地球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男性有壯陽需求。因為大多數雄性哺乳動物,都有著一根陰莖骨,陰莖骨位于陰莖末端,自帶陰莖骨的動物,不但不知勃起功能障礙(ED)為何物,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達到延時的強大效果。
奈何,人類是唯一沒有陰莖骨的靈長類,這逼著男人們走上了一條追尋勃起的漫漫長路。
01 ED現狀與危害
勃起功能障礙簡稱ED。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1.8億男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礙,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并在我國正向年輕群體擴散。一項在北京、重慶、廣州三個地區對2226名20歲以上男性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30歲以下男性中,ED發病率為15.6%,40歲及以上男性中,ED發病率為40.2%。 ED不僅是一種影響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癥狀和危險信號。ED若不及時診療,會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害。在一項ED調查中發現,68%的高血壓男性有ED,60%的ED男性有血脂紊亂,40%的ED男性有明顯的冠狀動脈閉塞。
目前治療ED首選代表藥物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部分ED患者“緊急”時會選擇偉哥(西地那非(Sildenafil)),雖然偉哥能夠暫時性恢復陰莖正常充血勃起,但藥效散盡后,患者變會被打回原形。此外長期服用偉哥為產生耐藥性,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并且還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備受關注。科研人員發現使用干細胞療法干預其他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時,能夠提高患者性功能,這為ED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隨后通過研究發現干細胞療法有望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化效果。
02 干細胞治療ED優勢
相對于傳統治療方式,干細胞療法有著以下優勢:
全面修復
干細胞具有歸巢性,當干細胞移植到人體內后,會自動遷移到病灶部位,可分化為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以替代與ED相關的陰莖結構組織損傷,使男性恢復正常的性功能。而藥物并不能修復組織和器官,藥物只是通過刺激男性的性機能,短時間改善性生活。
效果持久
通過藥物治療只能短時間在體內發揮作用,一旦藥效消退就會被打回原形。而干細胞回輸到體內后,能修復男性受損性器官和組織,從根本上恢復男性勃起功能,效果具有持久性。
無副作用
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勢必會刺激身體并會導致副作用。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性,回輸到體內之后雖然會產生抗體,但這些抗體以非常低的水平存在,不會發生排斥現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03 干細胞治療ED研究
研究一
早在2010年時,Bahk團隊首次在試驗環境使用hUC-MSCs(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引發的ED。此項研究共收治了7名患者(57歲-83歲),在進行了1.5×10的7次方注射一個月后,其中6例患者均有性欲增加的表現,3例患者恢復了晨勃。令人欣喜的是2例患者在6個月隨訪中表示達到了滿意的性生活。
在研究中沒有發現嚴重不良事件,且在后期9個月隨訪中,所有患者平均陰莖動脈血流有所改善。這表明使用干細胞治療ED安全有效且效果能長久維持。
研究二
2016年,美國研究者Jason A Levy等人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期刊上發表了一項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臨床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共納入8例患者,分別經陰莖海綿體注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并進行6周、3個月以及6個月長期隨訪。
經過干細胞輸注6周時,2例既往藥物治療失敗患者能夠自行維持勃起。輸注后3個月時,另有1例患者能夠自行勃起。縱觀6周、3個月和6個月時隨訪結果,陰莖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均出現統計學顯著增加。在此項研究中,有3例患者報告注射部位存在刺激性,48小時后自行消退,此外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 研究三
2019年1月,韓國Protogerou團隊曾開展過一項干細胞治療器質性ED(指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等基礎性疾病)前沿研究。此項研究招募了8名參試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患者采用間充質干細胞+血小板裂解液聯合治療,對照組進行血小板裂解液治療。
通過對比觀察發現:干細胞聯合治療組患者晨勃功能評分高于單一血小板裂解液對照組。此外根據報告顯示:試驗組患者在試驗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此項試驗證實干細胞治療ED具有穩定性與安全性。
干細胞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能夠修復器官老化的同時,在ED治療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使男性性功能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475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