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疾病已得到多數醫學界學者的認可,它可通過多種機制活化機體功能,如旁分泌、營養、免疫調節和細胞本身分化等,達到受損組織修補和功能恢復的效果。
間充質干細胞存在人體組織內,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作用功效也是有差異的。
臍帶是間充質干細胞的理想來源
來源于新生兒臍帶
★ 相對于成人的間充質干細胞——更加純凈、更加原始,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調節能力更強。
★ 相對于其它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從離斷后的臍帶組織中獲得,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是間充質干細胞的理想來源。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多項分化潛能
有很高的分化能力
★?可分化成軟骨細胞、脂肪細胞、成骨細胞、成牙本質樣細胞、真皮成纖維細胞、平滑肌細胞、骨骼細胞、心肌細胞、肝細胞,產生胰高血糖素細胞、生長抑素分泌細胞、汗腺細胞、內皮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多巴胺能神經元。
★?在特定條件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能表示出標記的男性胚芽樣細胞和原始生殖樣細胞。
?臍帶間充干細胞的臨床應用?
截止目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大部分臨床研究進入Ⅰ期、Ⅱ期,少部分已進入Ⅲ期。以下是近年來文獻可查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部分臨床研究案例,涉及25種疾病43項研究,由此可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癥
2017年3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癥患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干預的臨床研究”正式通過國家衛計委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患有卵巢早衰性不孕不育的女性有望通過細胞治療技術獲得治愈。
小兒腦癱
在我國醫療專家的努力下,已有多篇文獻報道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于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恢復有很好的療效。最近,北京武警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在《武警醫院》刊發的一篇研究文章稱,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以顯著改善腦癱患兒流涎癥,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心臟性疾病
2017年9月26日,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為心臟衰竭患者注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有助于修復受損心臟,改善心臟機能。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協會會刊《循環研究》上。
肝移植
解放軍八一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完成了南京軍區醫學科技創新重點資助項目“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肝移植患者的觀察” 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肝移植手術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免疫狀態,有助術后肝功能恢復,減少排斥反應發生率。這項研究成果已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刊發。
慢性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
河南省人民醫院與河南省心血管醫院在《新鄉醫學院學報》刊發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的研究文章,文章稱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慢性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幫助心室重構,降低短期病死率。
惡性血液病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回顧分析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兒童單倍體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hi-HSCT) 的47 例兒童高危或復發的惡性血液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后證實,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在兒童中應用是安全的,能提高hi-HSCT 后3 年總體生存率(OS)、無病生存率(DFS),降低移植相關死亡率(TRM) 。在兒童hi-HSCT 中,UC-MSC 能減輕aGVHD的發生率,對造血植入、肺部感染及疾病復發無影響。
? 相信 ?
隨著間充質干細胞及其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將批準更多項臨床試驗,走上間充質干細胞核心技術研發的舞臺。
目前,我國已經大力加強干細胞研究工作的開展,對于間充質干細胞用于治療十余種難治性疾病的治療研究,除了用來促進恢復造血,與造血干細胞共移植提高白血病和難治性貧血等以外,還用于心腦血管疾病,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腦和脊髓神經損傷、老年癡呆及紅斑狼瘡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研究,已經取得的部分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
迄今的研究表明,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不但能夠成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理想替代物,而且具有更大的應用潛能。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分化潛力大、增殖能力強、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無道德倫理問題的限制等優勢,因此有可能成為最具臨床應用前景的多能干細胞。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621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