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底,為推動“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發展,美國白宮宣布了新的明確目標和優先事項,其中,細胞療法被列為“促進人類健康”板塊的重點項目,美國政府明確提出:期望在5年內,提高細胞治療效果;在20年內,增加細胞療法的制造規模,以擴大可及性。
美國白宮又有新動作了。
去年九月,為減少美國對海外生物制造的依賴,“讓生物經濟回流美國”,拜登簽署了啟動《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的行政命令。隨后,美國白宮也宣布將為這道“生物經濟令”投入超20億美元的資金。
如今時隔半年,美國白宮政府再發一份長達64頁的報告-《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明確目標》(Bold Goals for U.S.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1],為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發展,設定了新的明確目標和優先事項。
△據新聞消息,本次發布的新報告與拜登政府去年啟動的《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相呼應
其中涵蓋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增強糧食和農業創新”、“提高供應鏈彈性”、“促進人類健康”以及“推進交叉領域發展”五大部分,包含21個主題與49個具體目標,突出了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無限可能性。
此前,據美國政府預估,生物工程在本世紀末可能會占到全球制造業產出的1/3以上—價值接近30萬億美元。那么,面對這塊誘人的“巨型蛋糕”,美國政府究竟定下了哪些“大膽”的目標呢?
美國宣布49個“大膽”目標
細胞治療被列入重點發展領域
據悉,《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明確目標》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高級顧問喬治亞·拉古達斯(Georgia Lagoudas)牽頭,經美國能源部、美國農業部、美國商務部、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共同編撰完成。我們節選了部分目標供大家閱讀:
△聯邦部門和機構正在進行的與明確目標主題相關的研發活動
?
報告首先提到的是氣候方面,美國能源部計劃在20年內,展示和部署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續的路線,將生物基原料轉化為可按設計回收的聚合物,以取代今天90%以上的塑料和其他商業聚合物。
其次有關糧食與農業,美國農業部期望增加氣候智能型飼料生產和生物燃料使用,到2030年,增加生物制造、生物基產品、生物燃料以及氣候智能型原料生產;將生物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50%?; 并將美國液體運輸燃料的生物燃料混合比率提高50%。
接下來,美國商務部撰寫了“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研發促進供應鏈彈性”,目標是在20年內,通過可持續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物制造途徑,生產至少30%的美國化學品需求。
第四部分是“促進人類健康”,報告重點提到推進細胞療法、發展AI驅動的生物治療藥物生產、基因編輯技術。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為細胞療法設定了兩個具體目標:
△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美國政府希望能提高健康醫療整個體系—從預防到診斷和監測,到更有效的治療制造,再到治療和最終的健康生存
其一、提高細胞療法的治療效果,在5年內,擴大用于開發基于細胞治療的技術,使患者的細胞活性達到至少75%;
其二、擴大細胞治療規模,以擴大可及性,在20年內,將細胞療法的制造成本降低10倍。
而該目標主要是為了實現患者給藥時的高可行性和靶向給藥,同時減少健康的不平等。旨在加速生物醫學的新興領域,通過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進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報告原文如圖
最后,在推進交叉領域發展方面,主要致力于創新的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方法,期望以生物多樣性來推動生物經濟的發展。主要目標有:在5年內,對100萬種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并了解至少80%新發現基因的功能等。
美國政府所定目標看起來頗為大膽,但喬治亞·拉古達斯也表示:“只有制定大膽的目標,并朝著它們努力,我們才能兌現生物經濟的承諾。”
全球大力發展
我們正在進入細胞治療新時代
縱覽美國這些年的行動,從提出大流行病防范計劃,到重啟癌癥登月計劃,再到啟動美國生物安全防御計劃,宣布《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的明確目標》,所有行動均支持著美國生物經濟的增長,以穩固美國在生物領域的地位。
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細胞療法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醫學發展的重要指標,是全球各國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
在歐美,美國除了提出相關目標之外,還曾專門制定了面向2025年的先進細胞制造技術路線圖;英國則是把自身定位為“細胞治療彈射器”,德國設立了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等。
亞洲也開啟了一輪干細胞研究“競賽”,據《日經亞洲》報道:新加坡賦予了細胞研究較高的自由度,同時給予5.5億美金啟動了Biopolis的建設,旨在讓新加坡成為生物醫學研究和再生醫學的領導者;日本則是在iPSC技術誕生后為再生醫學建立了自由的監管環境。
△Biopolis 綜合體位于新加坡的Buona Vista 莊園,是當地的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
相較而言,中國的細胞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隱隱有后來居上之勢。在2002年至2012年間,中國干細胞研究的年發表論文數量從約300篇增加到3000篇左右,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2]。
生物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將“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列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細胞醫學已然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干細胞治療研究”還被列入由科技部發布的2016年首批啟動的六個國家重點專項,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央財政持續撥款近30億以扶持干細胞研究。
到了2022年,由國家科技部、衛健委、發改委、藥監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將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產品等納入規劃內容,自此,細胞治療正式被寫入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愿景目標”中。
△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
以上種種不難看出我國對細胞療法研究的大力支持,而隨著全球各國不斷推動細胞療法研究,一方面,細胞療法將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它還將給未攻克的疾病帶去新的希望,為人類帶來真正的益處與福祉。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從免疫細胞治療打開癌癥治愈新的大門,到干細胞成為帕金森、老年癡呆、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治愈希望,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走進一個全新的細胞治療時代。誠然前方還有不少困難與挑戰,但在全球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未來已然在眼前。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949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