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
2021年6月4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發表了癌癥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發統計分析文章。

近幾年來,癌癥細胞療法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臨床階段即多達數百項。按類別統計,CAR-T、NK細胞、新型T細胞療法、TAA/TSA靶向T細胞、TCR-T、TIL和其他細胞療法等(如CAR-M)。

血液瘤細胞療法以CD19、BCMA、CD20、CD22、CD123、TAA、CD33、CD30、CD38、CS1等為主。實體瘤細胞療法以TAA、HER2、間皮素、GD2、EGFR、GPC2/3、NY-ESO-1、MUC1、PSMA和EBV等靶點為主。

MD安德森癌癥中心、紀念斯隆凱瑟琳中心、梅奧、NIH、希望之城、明尼蘇達大學、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賓大、SCRI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承接了最多的癌癥細胞療法臨床研究。
按地域分布,中、美為后期臨床(2期以后)為在研細胞療法最主要的國家。

美國細胞療法研發以工業屆為絕對主流,學術界比例僅20%。2020年,中國細胞療法則工業屆和學術界各占半壁江山。2021年,中國細胞療法學術界占三分之一左右,比例在快速下降。

近年來,細胞療法領域出現許多新進展,如CAR-T向異體化、雙靶點或多靶點、安裝開關、聯合治療、CARVac聯用等,為CAR-T攻克實體瘤、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提升提供了新工具。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436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