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已進入第四季度。又快到了一年一度最讓癌癥患者翹首以盼的時刻,2022年創新藥醫保談判隆重拉開帷幕。
11月9日-11日,2021年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在北京舉行。早在今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醫保局”)公布相關名單,共有271個藥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11月16日公布的初步審查名單中可以得知,2022年國談490個申報藥品中344個通過初步審查,與2021年(474個藥品271個通過)相比,申報和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藥品數量都有一定增加,與前幾輪目錄調整相比,本次調整向罕見病、兒童等特殊人群適當傾斜。新增的創新藥品種或適應癥主要包含PD-1單抗/雙抗、PPAR抑制劑、ADC等,藥明巨諾的CAR-T也在本次國談中。
120萬一針的CAR-T產品備受矚目,二戰醫保!
去年我國首款“天價抗癌藥”CAR-T產品阿基倫賽注射液通過了初步形式審查,但最終沒能坐上談判桌,折戟于醫保談判。而在今年的初審名單中,卻出現了另外一款CAR-T產品——2021年9月3日獲批上市的中國第2款、全球第6款由藥明巨諾生產研發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倍諾達)。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六月初剛剛獲批的120萬元/針的“天價抗癌藥”CAR-T細胞產品也進入了此前公布的藥品名單。
圖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截圖
這也是CAR-T產品首次進入到國家醫保談判中,外界對其是否能夠談判成功,如果談判成功降價多少都備受關注。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是國內第一款利用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來治療腫瘤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此次主動申報醫保談判,已通過形式審查。據2021年無癌家園獲悉的消息得知,瑞基奧侖賽注射液的定價為129萬/支,根據去年的經驗來看,一些價格較為昂貴的藥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僅表示該藥品符合申報條件,只有談判或競價成功才能被納入目錄。
對于高價藥來看,進入醫保目錄并不容易,況且這些天價藥對應的疾病并非無其他藥可治,CAR-T產品目前的市場滲透率仍然不高,但仍充滿期待,至于最終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CAR-T細胞療法是什么?
CAR-T療法就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英文全稱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最近幾年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革新,在臨床應用上起到了治療腫瘤不錯的成效,是一種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能夠提高癌癥治療可能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CAR-T療法就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英文全稱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這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近幾年通過優化改良在臨床腫瘤治療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夠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癥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T細胞也叫T淋巴細胞,是人體白細胞的一種,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在胸腺中成熟,然后移居到人體血液、淋巴和周圍組織器官,發揮免疫功能。其作用相當于人體內的“戰士”,能夠抵御和消滅“敵人”如感染、腫瘤、外來異物等。
在實驗室,技術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T細胞激活,并裝上定位導航裝置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將T細胞這個普通“戰士”改造成“超級戰士”,即CAR-T細胞,他利用其“定位導航裝置”CAR,專門識別體內腫瘤細胞,并通過免疫作用釋放大量的多種效應因子,它們能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
二、治療范圍
1.復發的急性B系淋巴細胞白血病(經過治療緩解后再次發作),或者難治的急性B系淋巴細胞白血病(使用其他抗白血病治療后病情沒有緩解的)。
2.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治療失敗的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3.CD19陽性復發、難治惡性淋巴瘤。
4.CD19治療失敗,CD22陽性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AR-T療法在其他抗腫瘤領域也有臨床實驗研究,但效果尚不明確。
三、治療流程
標準的CAR-T治療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步驟進行:
1.評估病人是否符合CAR-T治療的適應癥
2.分離T細胞:通過外周血血細胞分離機從腫瘤病人血液中分離出單個核細胞,進一步磁珠純化T細胞。
3.改造T細胞: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含有能識別腫瘤細胞且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載體轉入T細胞,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
4.擴增CAR-T細胞:在體外培養以大量擴增CAR-T細胞。一般一個病人需要幾千萬,乃至幾億個CAR-T細胞,體重越大,需要細胞越多。
5.CAR-T細胞回輸入人體:把擴增好的CAR-T細胞通過靜脈回輸到病人體內,開始進行腫瘤細胞免疫治療。
6.監控反應:嚴密監護病人身體反應,尤其是細胞輸入體內后一至兩周內可能發生劇烈不良反應。
7.評估治療效果:多在回輸CAR-T細胞后第15天和第30天評估對原發病的治療效果。
整個療程持續5周左右,其中上述第一步到第三步需要2周,花費時間較長。
四、不良反應
CAR-T療法無疑為癌癥治療帶來新希望,然而,這種療法也有嚴重不良反應,主要是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也叫細胞因子釋放風暴,CRS)和神經毒性。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輸注CAR-T細胞后必須嚴密監測。
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發生原因是由于大量CAR-T細胞輸入體內,導致免疫系統被激活,釋放大量炎性細胞因子,從而使人體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該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包括:高燒,發冷,惡心,疲勞,肌肉疼痛,毛細血管滲漏,全身水腫,潮紅,低血壓,少尿,心動過速,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腎功能損害等。神經毒性發生原因目前不是很清楚,可能與CRS有關。
臨床表現包括頭痛,譫妄,語言的部分能力喪失,反應遲鈍,癲癇發作,昏迷等,甚至因腦水腫引起死亡。過敏反應也是可以預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皮疹,其他反應無法跟CRS區分,對于呼吸困難,水腫,血壓下降等癥狀臨床會歸于CRS反應。
五、iPSC助力細胞療法普及大眾,CAR-iNK療法獲批臨床
近日,業界領先的 iPSC 來源的同種異體細胞治療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宣布,其針對治療復發性、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的CD19 CAR-iNK候選產品CNTY-101的IND申請已獲FDA批準。CNTY-101是一種同種異體、iPSC衍生的CAR-iNK細胞療法。
Century首席執行官Lalo Flores說:“這項IND批準是Century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我們正在整合兩個顛覆性技術精確基因編輯和iPSC,將這兩種極具潛力的技術合二為一,以潛在地推動同種異體細胞治療領域向前發展,并普及大眾。”
iPSCs分化衍生NK細胞的優勢
1.從iPSC細胞分化生成NK細胞,與生成T細胞相比更容易,分化方案也更成熟。并且,異體的NK細胞不會產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因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其來源于可無限增殖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C),而無需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因此有望標準化生產,有潛力成為“現貨型”產品。此外,此療法無需等待制備的事實有助于增強大規模生產的潛力。
?
在臨床試驗中,CAR-NK已經初步證實了異體細胞療法的可行性。
2021年8月19日,Fate Therapeutics公布了基于iPSC分化的NK細胞療法,針對復發/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FT596的1期臨床中期數據。
在使用劑量超過9000萬細胞的14名患者中,有10人(71%)獲得了客觀緩解,其中7人(50%)獲得了完全療效。
具體來看,在此前未接受CD19的CAR-T療法治療的10位患者中,有8人(80%)獲得客觀緩解;在接受過CD19 CAR-T治療的4名患者中,2人(50%)獲得完全緩解。
可以看到,就算對于接受過CAR-T治療的患者,CAR-NK也仍然起效。并且,FT596臨床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未發現劑量限制毒性、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
冉冉升起的新星——誘導多能干細胞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081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