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之源是免疫力下降,主要表現在負責“吃掉”病菌、真菌的免疫細胞少了,免疫細胞失能,身體各個臟器也受罪。
人體每天吸入30多億個的細菌、病毒,如果肺部免疫細胞降低,將直接導致咳嗽、感冒、氣喘、老慢支等疾病。
人體70%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和胃部,腸胃免疫細胞減少,致使進入腸胃的毒素、病菌無法清除腸胃炎、胃痛、胃潰瘍集中爆發。
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減少,病毒在血管滋生“長垢”,導致血管內血糖、血脂代謝紊亂,誘發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
負責解毒的肝臟和負責生津、排泄的腎臟,免疫細胞缺失的話,肝臟、腎臟毒素淤積,功能受損,女性常表現為臉上長黑斑,男性常腰酸乏力、夫妻生活不和諧。
免疫力細胞減少、免疫力下降,經常體質虛弱、精神恍惚、心慌氣短,躺床上渾身難受睡不著,誘發頑固性失眠。
人吃五谷雜糧,哪能不生病,免疫細胞就是人體與病菌戰斗的先鋒,戰敗=生病、衰老,戰勝=健康、長壽。
可以說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性的穩定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1
免疫細胞與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往往比較弱,容易患有各種疾病:
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高血糖和組織細胞內含糖增高、丙酮酸積聚,利于病菌的生長繁殖;脂肪代謝障礙,甘油三酯增多,為病菌提供了豐富營養;白蛋白形成減少,體內抗體和補體水平下降,免疫力降低,同時血液粘度增加,微循環障礙,影響血液與組織間氧交換,進一步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
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導致肝臟受損,轉化維生素A功能下降,致使呼吸道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損,防御功能下降,易遭受病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或其親屬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重癥肌無力、惡性貧血。II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惡性腫瘤發生率明顯升高,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抵抗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而胰島素有促進惡性腫瘤生長的作用。
2
免疫細胞與心血管疾病
大量治療和臨床觀察已證明:心血管病發生后,機體免疫系統可被激活并引發異常的自身免疫應答,導致自身抗體產生,心血管病灶組織細胞異常表達炎性細胞因子,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而介導局部炎癥反應,從而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進一步的治療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細胞的功能減退未能清理衰老細胞有重要聯系。基于此,心血管病免疫學已成為心血管病學治療的熱點。
由此可見,維持機體免疫系統的穩態對于機體的健康是十分關鍵的,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適時回輸免疫細胞可以改善自身的免疫力,對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療和預后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
3
免疫細胞與壽命
科學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造血組織的總量以及骨髓造血干細胞(免疫細胞的來源)分化能力均明顯下降,造血干細胞向免疫細胞分化能力下降,從而造成多種免疫細胞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免疫細胞數量也會降低。
2008年,對瑞典老年人群研究發現不同的免疫狀態與預期壽命有重要關聯,2013年,國際權威雜志報道,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和女性血液中免疫細胞總數都會下降,但男性免疫細胞減少速度明顯快于女性,這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長壽的原因之一,
免疫功能衰退明顯的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疾病和死亡。
4
免疫細胞與衰老
有關學者提出的免疫衰老學說認為免疫功能的衰退是造成機體衰老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器官老化,免疫細胞及細胞因子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逐漸減弱,感染性疾病、腫瘤發病率、死亡率逐漸增高。

后續有大量的臨床治療證實免疫功能與壽命密切相關,進一步發展的自身免疫學說認為與自身抗體有關的自身免疫在導致衰老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衰老并非是細胞死亡和脫落的被動過程,而是最為積極地自身破壞過程,這一觀點有了越來越多的證據。
5
免疫細胞與腫瘤
近三十年來,世界癌癥發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遞增,已成為人類第一位死因。癌癥的發生是多因素多步驟的,包括病毒、化學、物理、激素、遺傳、慢性炎性、基因突變等。
免疫系統可以識別腫瘤并對其發生應答,通過細胞免疫機制識別并清除癌變的異常細胞。健康、平衡的免疫系統能有效控制腫瘤的發生發 展;但生活習慣和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損傷人們的免疫系統,導致腫瘤發生率升高。
6
免疫細胞與病毒
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過黏膜或破損皮膚等途徑侵入機體,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細胞內復制增殖,造成機體不同程度損傷的病理過程,免疫系統針對病毒感染的應答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個部分。
非特異性免疫是總體控制病毒復制和播散的關鍵,提供關鍵的第一道防線,限制病毒的擴散;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細胞免疫是對抗病毒感染的主力,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
7
免疫細胞與細菌
細菌侵入宿主機體后,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物質,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應。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時,能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一系列免疫應答與之對抗。其結局根據致病菌和機體兩者力量強弱而定,可為感染不形成;感染形成但逐漸消退,患者康復或感染擴散,病人死亡,如果體內免疫細胞功能強健則細菌感染就不會形成。
8
免疫細胞與寄生蟲
寄生蟲通常長期存在于宿主體內,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主要問題,常見的寄生蟲包括疥螨、蛔蟲、絳蟲、弓形蟲、阿米巴蟲等。
寄生蟲會激發機體免疫系統,誘發免疫應答,免疫系統對體內寄生蟲可產生免疫效應,對同種寄生蟲的再感染可產生抵抗力。
?
點擊觀看視頻???
9
適當補充細胞,為健康做儲備
在人生的整個旅途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免疫力、免疫細胞都會不斷的衰退——環境的污染、輻射線、紫外線、病毒及病菌的感染及不良的生活形態,也會影響到免疫細胞的活性。
年老以后,機體將不再能像從前那樣“抵抗感染”,免疫力的弱化也讓我們的健康每況愈下。因此,最好的保健,就是適當補充免疫細胞,為健康做儲備。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091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