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癌癥會讓人生出無力感,不僅患者飽受病痛折磨,也會給家庭帶來生活、經濟負擔。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發布了一篇2022年癌癥進展報告,報告中指出:到2040年,全球癌癥患者總人數將達到約2800萬,因癌癥死亡人數將達到約1620萬。
雖然癌癥大多數發生在老年人群體中,但是AACR報告數據指出,青壯年群體患癌風險大幅提高,13-39歲青壯年群體中大約有119萬癌癥患者,并且約有39.6萬人死亡。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形勢異常嚴峻。
近年來,細胞免疫療法掀起了一場新的醫學革命,給很多腫瘤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成為全球醫學界關注的熱點及發展方向之一。細胞免疫療法相比傳統治療方式(手術、化療、放療)具有諸多優勢,如辨識敵我、副作用小、精準高效殺死癌細胞。
不過對于細胞免疫療法仍有一些常見問題,小編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機體免疫系統能夠區分“自我”與“非我”,每時每刻都在保護機體。免疫系統與腫瘤的“斗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在腫瘤初始階段,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并清除大部分腫瘤細胞。而到了中期,腫瘤可以與免疫系統和平共處,最終逃脫免疫系統查殺(免疫逃逸),從而迅速生長并呈現為臨床上可診斷的腫瘤。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首先是從我們的血液中提取免疫細胞,在實驗室培養增加數量并回輸到體內,旨在通過激活、調動人體免疫系統的力量,幫助免疫系統恢復發現癌細胞以及與其“作戰”能力。目前最新研究顯示,免疫細胞回輸后會對癌細胞進行查殺,但不會攻擊人體正常細胞,沒有副作用。
目前細胞免疫療法可適用于頭頸部腫瘤、食道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子官癌、腎癌、前列腺 癌、惡性黑色素瘤、肉瘤以及部分惡性淋巴瘤的治療。 越早進行細胞免疫治療效果越好,此外對于通過手術治療后恢復慢且擔心復發的患者,采用細胞免疫治療具有良好效果。同時由于細胞免疫療法是自身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可以與放化療聯合使用,所以正在進行放化療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細胞免疫療法,并且聯合使用的治療方式已在臨床上取得顯著效果。 對于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此時常規治療已無能為力,雖然此時細胞免疫療法也無法治愈,但卻能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細胞免疫治療初期不會立即產生直觀效果,而是通過檢查后伴隨腫瘤標志物下降、腫瘤縮小等來判斷細胞免疫治療效果。對于腫瘤的治療,臨床上一般6次周期為“1個療程”,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身體等情況不同,需要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治療時間以及治療頻率也大不相同。 對于晚期、復發癌,為了維持免疫力,第1個療程治療(治療周期約為3~6個月,間隔2周)結束后,間隔一定的時間后會繼續治療。從治療經驗上來看,第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的1~2年,建議每隔2~3個月回輸1次,之后第5年左右建議每隔3~4月回輸1次。 對于預防術后復發,僅一個療程的治療效果也值得期待。免疫細胞療法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復發率。但是對于復發風險較高的癌癥,特別是最初的2~3年易復發期間,按每隔2~3個月治療1次的頻度療效最佳。
細胞免疫療法雖然對腫瘤治療有效且安全,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適用。 首先懷孕或哺乳期女性不建議接受細胞免疫治療,這關系到母體和嬰兒的健康,需要考慮許多不明因素影響,所以需謹慎使用。同時部分癌癥類型也無法使用細胞免疫治療,如部分白血病以及部分惡性淋巴瘤等血液腫瘤。其中例如T細胞、NK細胞這類淋巴細胞發生癌變后演變的血液腫瘤,經免疫細胞治療甚至有可能使癌細胞增殖,導致病情惡化。 此外,部分合并間質性肺炎、關節風濕、膠原病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必須慎重考慮使用細胞免疫治療。
幾年來,全球細胞治療市場發展迅猛,“細胞治療及臨床轉化”已成為我國“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的重大課題。我國政府對免疫細胞治療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級各部委頒布了多項支持政策。 如: 2022年1月30日,《“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指出:重點發展針對新靶點、新適應癥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嵌合抗原受體NK細胞(CAR-NK)等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產品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 2022年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規劃要求圍繞干細胞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基因治療產品、外泌體治療產品、中藥等建設質量及安全性評價技術平臺。加快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 2022年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印發《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明確總體要求到2035年,在浦東、寶山、閔行、金山、奉賢等區域,提升“張江研發+上海制造”承載能力,打造未來基因和細胞治療產業集群。 2022年1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其中包含六大領域、24條特別措施,支持深圳大膽闖、大膽試。意見提出創新醫藥健康領域市場準入機制。支持干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新型醫療產品、技術研發。 2023年2月23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設全球”新藥智造”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其中明確支持的領域包括T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樹突狀細胞(DC)等免疫細胞干預。 政策相繼頒布,不僅對整個行業起著指導作用,也促進了細胞治療飛速發展。由于各地相關支持政策有很多,此處便不再一一列舉。
近年來,免疫細胞療法在治療癌癥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突破,為許多患者帶來福音。但免疫細胞療法仍存在需要攻克的難關,相信隨著更多治療方案的發展,腫瘤患者將迎來更多治療選擇和希望,我們期待人類攻克癌癥那一天早日到來。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959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