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不少人聽到癌癥都會很無力。據統計,我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癥,相當于,每分鐘就有7人患癌。較之十年前,這個數字上漲驚人。
?
每個人身上每天都有數萬億個細胞在不斷更新,在致癌因素(吸煙、電離輻射、幽門螺桿菌等)的影響下,約有50-100萬個細胞在會在復制更新過程中發生突變。
由于免疫系統的保護,正常的免疫系統能及時清除掉“癌細胞”。但有時,癌細胞會戴上“面具”偽裝成正常細胞,這使得免疫系統常常因為分不清敵我,而放過了本應該被殺傷的癌細胞。
01 了解NK細胞
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又稱自然殺傷細胞,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屬于先天免疫系統的核心細胞,約占血液中所有免疫細胞數量的15%,是除 T細胞、B細胞之外的第三大類淋巴細胞,不僅參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還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調節。
NK細胞存在于人的血液當中,是“第一反應者”,它就像是一名在體內四處巡邏的巡警,隨著血液到處跑,一旦發現體內異常細胞,立刻第一時間處理掉。
?
與T細胞不同,NK細胞屬于先天免疫系統,擁有一定的優勢。
第一,它存在于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是走在最前方的戰士,幾乎所有的腫瘤細胞一旦出現都會首先受到NK細胞的攻擊。
第二,具有廣譜的抗腫瘤作用,不需要腫瘤特異性識別或者擴增,啟動時間最快,而T細胞則需要經過抗原提呈之后才能分清“敵我”。
第三,情況反饋及時,一旦發現“敵情”,迅速“上報”并啟動整個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和免疫殺傷功能。
它的抗癌能力可簡單分為直接殺傷(通過釋放后穿孔素和顆粒酶或通過死亡受體殺死腫瘤細胞)和間接殺傷(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扮演免疫系統的調節細胞角色,激活T細胞等的殺傷作用)。
02 NK細胞殺腫瘤細胞的機制
科學家發現,循環的NK細胞通常處于休眠狀態,一旦被激活,它們會滲透到組織中,分泌穿孔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攻擊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除了具有強大的殺傷功能外,還具有很強的免疫調節功能。
我們體內通常每天會產生3000-6000個癌細胞,免疫系統24小時加以監視,一旦發現癌細胞,就立刻將癌細胞清除,保持人體健康,但如果人的免疫系統沒有及時清除癌細胞,癌細胞就會在體內堆積,最終形成腫瘤。
?
體內NK細胞是清除這些癌細胞的主力軍,一個NK細胞可以殺死27個癌細胞。NK細胞一旦發現癌細胞,立即與其結合,并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直接殺死癌細胞。同時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直接作用于靶細胞,或通過進一步激活其他種類免疫細胞攻擊靶細胞。
NK細胞還可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增強靶向藥的滅癌功能。現有體外實驗證明,NK細胞對所有腫瘤細胞都有殺傷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道癌等;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同樣具有殺傷作用,且NK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具有直接、靈敏、反應速度快等特點。
03 NK細胞治療腫瘤的策略
醫學界發現,個體從接觸危險因素到體內出現癌變需要5-20年的時間,在這個期間NK細胞與體內的癌細胞”此消彼長”,不斷”博弈”,發生著對抗。NK細胞在此過程中,活性、殺傷力和數量會受到癌癥的影響不斷下降。癌癥中、晚期患者的NK細胞往往已經發生嚴重的受損,無法消滅腫瘤細胞,造成癌癥的復發和轉移。
?
鑒于NK細胞自身的作用機制,在腫瘤免疫療法中,主要通過以下策略來促使NK細胞發揮最大的作用:
1、針對腫瘤患者,首選異體NK細胞,以提高腫瘤治療的效果。而對于腫瘤臨床治愈期的患者可以使用自體的NK細胞。
2、適應癥的選擇上優先選擇血液系統的腫瘤治療,對于實體腫瘤患者著重做配合性治療,重點不在于減瘤,而在于防止腫瘤的擴散。
3、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或PDL-1)共同治療腫瘤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解除NK細胞的抑制信號,提高NK細胞的活性。
4. 優化臨床治療方案,結合手術、放療和化療,在降低腫瘤負荷后,為NK細胞提供增殖空間,創造良好的微環境。
04 NK細胞治療惡性腫瘤案例
卵巢癌晚期患者見證NK細胞神奇療效
根據文獻報道的案例,國內第一例接受NK細胞治療的卵巢癌患者,在2015年確診為晚期,伴有大量腹水和巨大腫瘤,在接受了體外擴增,高度活化的同種異體NK細胞的治療后,CA125水平從11,270降至580,所有腹水都消失了。此外,CT掃描的腫塊體積減小,并且沒有出現副作用。因此證明了NK細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NK細胞治療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病情
一項臨床的觀察顯示:晚期肺癌患者通過NK細胞的治療之后,疾病得以穩定的控制。實驗證明了NK細胞免疫療法可作為過繼性療法應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當中。
05 展 望
免疫細胞治療是醫學界的革命,它已經逐漸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以及靶向治療之后的第五大療法。目前,基于NK細胞的免疫療法是研究的一大熱點,尤其在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非凡前景。相信隨著科學界更深入的研究,NK細胞未來必將在防癌抗癌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有望給更多患者帶來新的選擇。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123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