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


今天一起來學習NK細胞的生產技術,來自Nature的一篇綜述。
基于自然殺傷(NK)細胞的免疫療法是治療多種癌癥的有前景的方法。與T細胞不同,NK細胞通過不依賴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的機制識別靶細胞,并且在不致敏的情況下直接殺死細胞。已經開發了幾種獲得大量具有高純度和高細胞毒性的NK細胞的策略。這些策略包括使用細胞因子-抗體融合物、飼養細胞或膜顆粒來刺激NK細胞的增殖并增強其細胞毒性。各種材料,包括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臍帶血(UCB)、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和 NK細胞系,已被用作產生用于免疫治療的NK細胞的來源。此外,還開發了改善NK細胞增殖的基因改造技術,以增強NK細胞的功能。在這里,總結了擴增策略的最新進展,無論是否對源自各種細胞來源的NK細胞進行基因操作。

NK細胞的挑戰


盡管通過使用各種策略(包括無飼養層系統、飼養細胞和一些已在臨床試驗中測試的NK細胞產品)獲得具有高純度和強細胞毒性能力的NK細胞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和發展, 基于NK細胞的免疫治療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在最近的臨床試驗中,注入的NK細胞數量范圍為5至100×106個細胞/kg。主要挑戰是獲得大量用于臨床的NK細胞。
從PBMC擴增NK細胞
PBMCs是NK細胞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它們具有相對容易收集、易于體外擴增和無毒副作用的優點。然而,PBMC中NK細胞的比例僅為10-15%。已經開發了用于擴增PBMC衍生的NK細胞的方法,例如使用細胞因子和飼養細胞或膜顆粒的組合來刺激體外NK細胞擴增。這些不同的擴增系統顯示出明顯不同的NK細胞擴增效率水平。
從臍帶血擴增NK細胞
已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從臍帶血中獲取大量NK細胞。一種方法是在UCB中擴增NK 細胞,另一種方法是誘導臍帶血來源的CD34+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HSPC)分化為NK細胞,然后擴增。盡管與外周血(PB)衍生的NK細胞相比,UCB-NK細胞表達的KIR、NKG2C、DNAM1、粘附分子和IL-2Ra水平較低,而CD94/NKG2A和CXCR4水平較高,但UCB中的NK 細胞約為15-20%,略高于PB。此外,在某些條件下,離體擴增的UCB-NK細胞的細胞毒性已被證明與PB-NK細胞相似。

從PSE或ESC擴增NK細胞

PSC衍生的NK細胞不僅具有原代NK細胞和NK細胞系的優點,而且缺乏它們的問題。PB-NK和UCB-NK細胞很容易獲得,但擴增的NK細胞的數量和純度受供體的影響很大,而且產物通常是異質的。NK細胞系的細胞是同質的,在治療患者時往往需要抑制此類細胞的增殖;然而,這種抑制也會影響抗腫瘤活性。
盡管研究表明從PSCs分化的NK細胞表現出不成熟的表型,例如更高水平的NKG2A表達,但研究還表明,PSCs可以被誘導分化為類似于原代NK細胞的NK細胞,例如表達多種NK的iPSC-NK細胞受體(NKG2D、TRAIL、CD16等)。
簡而言之,iPSC或胚胎干細胞(ESC) 衍生的NK細胞已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它們可以提供均質的、具有高細胞毒性的NK細胞產物。

從細胞系擴增NK細胞

目前,已有多種NK細胞系可供選擇,包括NK-92、NKG、NKL、KHYG-1、YT、NK-YS、SNK-6 和IMC-1。NK細胞系NK-92已用于臨床,被稱為過繼性NK細胞免疫療法的“現成療法”。NK-92細胞可以輕松擴增,倍增時間在24到36小時之間,無需依賴飼養細胞,并且只需要極少的基因修飾。然而,在輸注到患者體內之前,應照射NK-92細胞,因為它們有發生惡性轉化的風險,這限制了NK-92細胞的應用。
未來,NK細胞的制造將包括細胞來源選擇、生產系統選擇、質量控制、產品儲存和產品交付的過程(圖3)。
NK細胞的制造主要包括幾個系統:細胞儲存系統,包括擴增起始細胞的儲存和擴增后成品的儲存;智能篩選系統,完成對不同來源或個體的NK細胞合適擴增系統的篩選,最大限度地提高NK細胞的產量和活性,為不同患者選擇最適合的NK細胞產品(圖4);
圖 4 捐贈者和接受者匹配系統。評估了每個供體的NK細胞生物標志物和每個受體的特征。匹配搜索引擎通過比較供體的NK細胞生物標志物和受體的腫瘤生物標志物,為受體選擇最匹配的供體NK細胞,并通過選擇可用的增強策略(如基因修飾和武裝)提供NK細胞制造過程,以達到最佳預測功效。
生產系統,可實現全封閉和自動化 NK 細胞生產;質量控制系統,包括自動取樣、測試結果評估和生產過程的智能調整。將上述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細胞工廠,將大大提高NK細胞的擴增效率,充分利用現有已開發的NK細胞擴增系統和細胞資源,促進NK細胞治療的應用。
Advances in NK cell produc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423-021-00808-3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2) |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524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