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建醫科大學 YANG
專家審核: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 教授
近日,美國研究團隊在《干細胞轉化醫學》上發布了一項Ib期臨床試驗結果,初步證實新型離體使用的間充質干細胞產品(SBI-101)在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項研究表明,使用該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產品后可引發免疫治療反應,觸發機體從組織損傷到組織修復的加速轉換。這是一種潛在的生物給藥范例,可以確保間充質干細胞的持續活性和免疫調節作用。
急性腎損傷可以看作是一種炎癥反應,由調節失衡的免疫系統介導。因此,重新平衡這種多灶性炎癥反應可能是恢復嚴重損傷后器官功能的一種潛在方法。
研究發現[1],間充質干細胞(MSCs)分泌幾種類型的生物活性物質,如脂類、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外泌體,共同調節免疫細胞對炎癥的反應,被認為對急性腎損傷等疾病具有極大臨床應用前景。
新型間充質干細胞產品解決局限性
研究發現,通過血管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具有細胞存活持久性低的局限性,并且可能誘發凝血等不良事件。因此,急需研究新型給藥途徑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控制間充質干細胞及其分泌因子的存活和暴露,同時降低全身輸注引起的血栓栓塞事件和肺損傷的安全風險,研究人員開發了這款間充質干細胞產品,即SBI-101。
圖片來自文獻[2]
這款產品是一種生物/設備組合產品,它將兩部分結合起來:即同種異體人間充質干細胞(MSCs)和FDA批準的血漿置換設備。
干細胞被固定在中空纖維血液濾過設備的毛細血管外空間,可向濾過的血液中釋放多種分子而發揮功效[2]。
SBI-101通過集成到持續腎臟替代治療設備中進行治療,旨在調節炎癥和促進受損腎臟組織的修復。它極大簡化了間充質干細胞的移植方法,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臨床驗證:新型干細胞療法發揮多層面療效
在體外和疾病動物模型上進行的全面臨床前試驗[2]表明,該產品對各種全身性炎癥性疾病模型是安全有效的。
該研究團隊稱,在透析依賴型急性腎損傷(AKI-D)中,該療法通過免疫調節作用而發揮治療價值。
圖片來自文獻[2]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該團隊啟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的I/II期臨床試驗。24名患者將被隨機分配為三組:低劑量SBI-101組,高劑量SBI-101組或不含間充質干細胞組(對照組),患者將接受長達24小時的治療。
NO.1
SBI-101干細胞功能活躍
在患者連接上設備之前,該研究團隊從毛細血管外(EC)間隙采集樣本,以評估產品制造和運輸過程中,MSC分泌的功能是否仍然完好無損。各種分泌物質含量測量結果如下圖:
圖片來自文獻[2]
這表明,在SBI-101制造和運輸到整合到患者體內的這段時間內,干細胞功能是活躍的,并持續分泌蛋白質的。
NO.2
SBI-101促進機體炎癥因子的減少
試驗結果顯示,已知的促炎標志物,如腫瘤壞死因子α和干擾素γ,隨著時間延長,在試驗組中顯著降低或保持較低水平,而在對照組卻繼續增加(如下圖所示)。這表明SBI-101的使用能促進機體炎性因子的減少。
圖片來自文獻[2]
SBI-101的臨床前研究表明[3],單核細胞可能會隨著治療而減少,這是其發揮免疫調節作用的重要通路之一。
NO.3
SBI-101促進腎臟修復
最后,研究人員檢測了由腎臟損傷相關標記物組成的復合體,如Kim-1、Lipocalin、Osteo激活素和尿調蛋白,第0天到第3天和第7天被發現在SBI-101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腎臟修復。
小結
腎臟疾病發病率高,治療手段有限。干細胞被認為是治療這種疾病充滿希望的創新療法,但傳統血管注射給藥途徑存在許多不足。SBI-101的研發成功克服了這些問題,并且通過臨床試驗證實了安全性與有效性,不過未來仍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評估,以爭取早日實現臨床應用。
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652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