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是個體發育中的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多向分化潛能的非特異性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始祖細胞,主要來源于臍帶血、胚胎、骨髓、脂肪、外周血等。
研究表明,干細胞或由其誘導分化的細胞,可作為獨立的治療成分;或與其他類型的細胞一起作為干細胞產品(藥品),用于美容抗衰、疾病治療(比如糖尿病、心臟病、腦癱、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帕金森病、膝關節炎、卵巢早衰)等諸多領域。
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需要進行有力的監管。當前全球干細胞監管體系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按新藥進行注冊,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管,比如美國、歐盟;另一類是按新藥和醫療技術分類注冊,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健康監督管理部門分開監管,比如日本。
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和日本,在干細胞發展、臨床研究及應用方面,發展比較完善,先后有多個干細胞產品上市。比如韓國在2011~2014年間,先后上市了治療急性心梗、肌萎縮、退行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損傷等多種干細胞產品。如果您想了解干細胞相關產品的更多信息,可以咨詢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
表1? 日韓已上市的干細胞產品
→日本自1981年開始積極探索干細胞行業。
→2010年,日本修改了《使用人類干細胞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擴大了使用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的覆蓋范圍、并覆蓋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
→2011年,日本京都大學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后續該項目在歐洲、南非和俄羅斯等地也獲得了專利。
→2012年,山中伸彌教授因在iPSCs研究方面的成就,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至2014年年底,日本對再生醫學監管體系進行了改革,開始實施《再生醫學安全法》和《藥品和醫療器械法》,干細胞雙軌制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截至2019年12月,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日本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的機構共2817家,臨床研究項目達3948項,涵蓋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角膜上皮干細胞等多個領域,適應證包括脊髓損傷、心力衰竭、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我國在干細胞基礎研究領域發展較為迅速,論文和專利也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不過,目前我國通過備案、具備干細胞臨床研究資質的醫院僅有100余家,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三地??傊覈杉毎煼ㄔ谂R床的推廣普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來源廣泛、取材方便、創傷小等優點,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此處,以東京Reborn診所采集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干細胞療法的具體操作流程,幫你揭開干細胞治療的神秘面紗。
第一步,確認適應證
治療前,醫生會進行問診,詢問患者的具體情況、既往病史,并向患者闡明治療的特點和預期可能達到的效果;之后會做相應的術前檢查;最后,與患者確定治療的具體療程和回輸的日期。
第二步,采取脂肪與采血
局麻后,在下腹部肚臍(或臀部)周圍,通過微創技術,切開一個5mm左右的小口,并采取2~3顆米粒大小的脂肪粒,手術時間約10分鐘左右,術后疤痕一般也不明顯。之后,還會采集少量血液,用以干細胞培養。
第三步,培養細胞
收集完組織后,醫生會進行細胞培養,時間一般為4~6周,具體的培養時間會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第四步,通知回輸日期
通常,細胞培養開始兩周后,基本可以確定剩余培養所需的時間。此時,可與患者確定回輸的具體日期。為保證治療的效果,一般來說,回輸日期確定后,不建議更改。
第五步,回輸干細胞
由醫生進行面診后,如果患者沒有其他問題,則可通過靜脈滴注或局部注射的方式,進行回輸,完成干細胞治療。
相較于國外干細胞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目前仍有很多制約因素,不過鑒于干細胞療法巨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疫情期間,有研究表明,干細胞療法在提高免疫力、對抗肺損傷方面也有一定的潛力,所以我們也在逐步推進干細胞產業的健康發展。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干細胞療法能逐漸在臨床推廣普及,并逐步將“有條件/期限許可”上市想的干細胞產品納入醫保,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如果您也對干細胞療法感興趣,可以咨詢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以了解國內外臨床應用的具體情況。
[1]陳云等.韓國與日本干細胞藥品審批,監管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18,27(3):6.DOI:CNKI:SUN:ZXYZ.0.2018-03-003.
[2]聶永星等.日本干細胞雙軌制監管對中國的經驗借鑒[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S02):5.
[3]再生醫療等安全性確保法の施行狀況について[EB/OL].[2015-05-25].
[4]再生醫療等の安全性の確保等に関する法律の概要[EB/OL].[2018-09-04].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656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