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具有營養作用和免疫調節特性的干細胞,有望成為膝骨性關節炎治療的新型手段,可修復膝關節損傷、改善不適癥狀,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
膝骨性關節炎可損傷關節軟骨、軟骨下骨、周圍滑膜結構,且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尤其多見于60歲以上人群。
膝骨性關節炎主要損害關節軟骨,可導致膝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畸形、膝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等一系列表現,而且癥狀可以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加重,所以一旦發現這些癥狀,應該及時就醫診治。
影像學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軟骨下硬化、軟骨下囊腫形成等表現。
關節軟骨由于缺乏神經和關節微血管的滋養,在發生退行性改變后很難自愈。一些小的缺損尚可通過透明軟骨的產生,實現自我修復。
但大的缺損只能通過產生纖維軟骨或纖維組織實現修復,這與正常透明軟骨不同,正常透明軟骨在關節運動時,具有超低摩擦力,而纖維軟骨則會造成關節過度磨損,隨后即可發生退化,還可進展為骨關節炎。
膝關節創傷或過度使用(比如重復負重、頻繁下蹲)而導致的異常負荷,也是導致膝骨性關節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關節軟骨細胞上的異常物理力,會中斷其代謝過程、促進軟骨細胞肥大,從而導致蛋白水解酶[比如基質金屬蛋白酶13(MMP13)]的不良產生,進而增加促炎細胞因子、可溶性介質的釋放,最終使軟骨基質加速降解而致病。
超重和肥胖、關節排列不正或不穩定、肌肉無力、骨密度低等,也可增加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風險。
①膝骨性關節炎病變早期癥狀較輕時,可給予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如抗炎或止痛藥物)等。
②隨著病情進展,可考慮注射透明質酸或類固醇,以改善疼痛等癥狀。不過這些保守治療方式無法修復受損的關節軟骨,也無法阻止病情進展。
癥狀較重且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采取手術治療,比如部分或全膝關節置換術等。雖然手術治療可有效改善癥狀,然而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較長,而且人工關節的耐用性有限,并且需要經常進行修復,顯然是很多重癥患者的無奈選擇。
①部分膝關節置換術:又叫“單間室膝關節置換術”,適用于病變局限于膝關節單個區域的患者,特別是孤立的脛股骨間室病變人群。
②全膝關節置換術:該手術需要切除脛骨和股骨的受損端,并使用假體進行覆蓋。
關節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的侵入性,遠小于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痛苦較小、術后恢復時間也較短。
治療時,醫生會先進行局部麻醉,之后在關節鏡引導下,將培養增殖好的干細胞,間接輸送到關節腔內,即可完成本次治療。
如果采用的是日本自體脂肪干細胞,需要在治療前,于臍周等脂肪堆積部位,切一個5mm左右的小口,并采集適量脂肪組織,用于干細胞培養,一般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手術,術后疤痕不明顯。
間充質干細胞是理想的組織再生及修復物質,一般通過關節內注射的方式,修復膝骨性關節炎的關節受損問題、改善膝關節功能、顯著減輕疼痛。大量研究表現,患者經干細胞治療后,可通過關節鏡,觀察到再生的透明樣軟骨或纖維軟骨,而且無嚴重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干細胞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創傷較小、相對安全,但畢竟還是一項有創性操作,建議患者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因操作不當而產生不良反應。如果您還想了解國內外干細胞治療本病的更多資訊,可以咨詢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
間充質干細胞(MSC)可分化為各種類型的功能組織細胞,比如軟骨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等,注射后可定位于軟骨損傷處,并利用其分化成軟骨細胞的能力,分化再生軟骨,最終達到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目的。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強大的旁分泌能力,可通過分泌各種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建立再生環境;還可通過抑制炎癥性T細胞增殖、抗炎細胞因子表達,來調節免疫平衡,滋養和修復軟骨組織。
目前主要采取間充質干細胞,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其中,較為常用的來源是自體脂肪、自體骨髓、臍帶組織。這三類干細胞各有優缺點,可根據患者情況和病變特點進行合理選擇。
是從新生兒臍帶組織或臍帶血中獲得,可產生較多的Ⅰ、Ⅱ型膠原蛋白,通過關節腔內注射的方式,可達到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目的,也是目前我國應用較多的一類。
2012年,韓國FDA批準了一款產品上市,即Cartistem(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和玻璃酸鈉),用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軟骨損傷。
是從患者自身的脂肪組織中提取,研究顯示,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增加軟骨組織體積、減輕疼痛,而且提取過程簡單安全、痛苦較小。
2017年《實用骨科雜志》,刊載了3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通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報道。治療2~3個月后,這些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VAS評分(即視覺模擬評分法,是一種常用的疼痛評分標準)均有明顯改善;MRI檢查發現,軟骨面T2值明顯降低,這也再次驗證了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對改善膝關節軟骨退變有較好的效果。不過目前僅有日本批準使用,我國尚未投入使用。
是從患者骨髓中提取,研究顯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表達較多的Ⅰ型膠原蛋白,其軟骨分化能力較高,較易分化為透明軟骨。應用此類干細胞可修復半月板損傷,改善膝關節功能和疼痛等癥狀。
但是采取自體骨髓組織痛苦較大,而且可能增加繼發感染、骨損傷的風險。所以近年來更傾向于選擇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復雜的病變,嚴重阻礙老年人追求晚年生活質量的腳步。而且傳統保守治療方式無法阻止病情漸進性加重;膝關節置換術創傷較大,也不是理想的選擇。
近年來,更加高效、無創的干細胞療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在延緩和控制病情發展方面,具有很多傳統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果您也飽受膝骨性關節炎困擾,且想尋求國內外干細胞這項新型技術的幫助,可以將您的影像學檢查資料提交至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以進行初步評估。
[1]Lee JS,et al.Method Categorization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Review. Int J Mol Sci. 2021 Dec 11;22(24):13323. doi: 10.3390/ijms22241332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704290/
[2]Jang S,et al.Recent Updates of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Int J Mol Sci. 2021 Mar 5;22(5):2619. doi: 10.3390/ijms2205261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961389/
[3]Wei P,et al.Intra-Articular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jec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vidence. Int J Mol Sci. 2022 Dec 21;24(1):59. doi: 10.3390/ijms2401005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819973/
[4]呂林潔等.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電子版,2021,11(6):7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648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