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衰弱是一種復雜的老年綜合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多種因素導致虛弱的發展,包括基因組不穩定性、DNA損傷、表觀遺傳改變、干細胞衰竭等。這些相互關聯的因素綜合導致組織穩態的喪失和器官生理功能的下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2.5億,占總人口的17.9%。根據人口學專家預測,21世紀我國將是壹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按照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從2001年至2100年的100年間,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大致能夠劃分為快速老齡化、加速老齡化、重度老齡化三個時期。 ? 面對日漸緊迫的養老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罕見16次提及“養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推動我國養老健康事業發展。 ?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減輕老年人的疾病困擾,控制那些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的疾病,最終讓老人“老而不衰”。
?
衰老衰弱是一種復雜的老年綜合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多種因素導致虛弱的發展,包括基因組不穩定性、DNA損傷、表觀遺傳改變、干細胞衰竭等。這些相互關聯的因素綜合導致組織穩態的喪失和器官生理功能的下降。
?
盡管數十年的研究使人們對虛弱的生物學改變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目前還沒有獲得批準的能夠有效減輕或逆轉衰老虛弱的藥物治療。迄今為止,臨床醫生已經嘗試了多種干預措施來改善和改變虛弱狀態,包括體育鍛煉、營養等多學科干預,但這些干預措施的效果仍存在爭議。
?
?
干細胞是能自我復制、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一類細胞。從胚胎發育到生命終止,干細胞存在于生命的各個階段,在身體的生長、維修、更新、損傷修復中起著主要作用。
?
推薦閱讀:央視《對話》欄目 | 卞修武院士:沒有干細胞就沒有生命和健康!
?
鑒于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被認為能夠改善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骨關節炎、老年癡呆等)。所以,干細胞被逐漸研究用于治療各個系統的疾病,如老年癡呆、帕金森、骨髓衰竭、肌肉萎縮癥、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
帕金森病
我國第一例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在石家莊醫院完成。來自印尼的76歲老人謝喜云患帕金森病十幾年,右手三個手指肌肉強直收縮,身體僵硬,吞咽困難,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接受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幾個小時,就能順利進食,當晚還能輕松地觀看電視節目,身體其他癥狀明顯好轉。
中國醫科大學的孫麗博士將含有間充質干細胞的懸液通過頸動脈植入10位帕金森病患者體內,患者移植后,行走姿勢、震顫程度,自主運動及坐、起運動能力得到提高,不但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發病進程,而且有效改善受損的腦組織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2007年3月-2012年3月解放軍第303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于第2周期進行鞘內注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采用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對患者精神、行為、情緒、日常活動、運動功能、并發癥進行評價。結果所有患者的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均不同程度緩解,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均較平穩。結論:短期內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后患者UPDRS評分顯著改善。

阿爾茨海默病
2020年7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所和華南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HGF介導臨床級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改善功能恢復在衰老加速的阿爾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中”。

研究證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修復損傷神經細胞的功能,顯著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動物的學習記憶和認知能力。
?
肝硬化
如今國內已有數千例肝硬化患者從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中獲益。
解放軍302醫院研究發現,對照常規治療患者,22位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生命質量明顯提升。
鄭州人民醫院曹巍博士發現,22位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治療患者,患者臨床癥狀和檢測指標均得到改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硬化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
心梗
2015年,海軍總醫院發表了一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心梗的雙盲隨機對照臨床實驗結果,治療組共58位患者接受了18個月的隨訪,發現治療組的心肌活力增加、梗死面積縮小,左室射血分數(LVEF)明顯升高,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DSV)和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明顯減小。眾多臨床研究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心衰
2015年7月,在美國“journal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為受損心肌提供干細胞的新方法已經在治療嚴重心臟衰竭領域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這項初步研究中,他們發現將干細胞用于治療心臟衰竭病人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治療一年后,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都獲得了良好改善。
該研究招募了60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并隨機分配其中48名接受干細胞治療;另外12名維持傳統的標準治療——給予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強心利尿等。一年后,48名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心臟的“射血分數”相對另外12名患者都有明顯改善!同時試驗也證實了干細胞療法在治療心臟衰竭領域是安全可行的,并沒有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
靜脈潰瘍
2016年,70歲的陳女士因右下肢靜脈潰瘍引發慢性創面,輾轉治療近9個月都無法愈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創傷和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專家付小兵教授應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技術,對陳女士的慢性創面進行治療。55天后,陳女士的傷口完全愈合,治療效果明顯。
?
關節炎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為60歲的孫大爺進行了脛骨截骨矯形手術,并為其實施了自體干細胞關節腔注射,不僅解決了困擾孫大爺多年的膝關節骨關節炎,還保住了他的關節。據悉,孫大爺年輕時膝關節受過外傷,造成脛骨近端畸形,這種畸形使膝關節內軟骨很早就發生退變。但由于年紀尚輕,他不愿意接受關節置換手術,便四處尋醫,最終在大醫一院關節外科得到了滿意的治療。
2016年8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骨關節炎患者在經干細胞治療后,患者骨關節疼痛明顯好轉,關節功能恢復如常,達到預期臨床治療效果。這是全國首例應用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是干細胞技術在骨關節炎領域的全新突破。
2017年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聯合陜西省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也采用從間充質干細胞,復合玻璃酸鈉等對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后進行跟蹤、療效評價。結果顯示,患者無不良反應,膝疼痛減輕,關節活動度較前增大,關節面軟骨厚度增加,生活質量提高。
推薦閱讀:間充質干細胞用于治療膝關節炎的臨床進展
?2022年7月,韓國首爾江東慶熙大學醫院發表在《Stems Cells Translational Medcine》的5年隨訪研究證實,通過向關節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可安全有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研究結果發現,經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在注射后6個月直至隨訪結束時,膝骨關節疼痛程度更輕且膝骨關節功能狀態更好。

?
糖尿病
在干細胞技術之前臨床上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依賴體外給予胰島素或藥物降低血糖,同時配合飲食調理和運動。

在我國,已有三甲醫院開展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II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大多數患者都達到血糖降低,胰島素減量的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停止用藥。與此同時,患者體質增強了,亞健康狀態也得到一定程度糾正。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探究間充質干細胞聯合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不進行免疫治療情況下對I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療效,結果顯示,對42位患者的治療效果良好,C-Pep上升105.7%,胰島素49.3%,HbA1c下降12.6%,快速血糖下降24.4%,胰島素需求量下降29.2%。
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足
陜西省人民醫院在無菌條件下,為5位Ⅱ型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患者按3cm×3cm間距于患處多點肌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懸液,病變嚴重者足部按1cm×1cm間距注射,潰瘍周圍重點注射,治療后足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顯著改善,潰瘍全部愈合。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醫院向53位II-IV級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肢潰瘍部位多點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三個月,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明顯,皮膚溫度,踝-臂壓力指標,皮膚氧張力及跛行距離均有穩定提升。
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腎病
第二軍醫大學福州總院臨床醫學院與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向15位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輸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患者血壓、血糖、C 肽值及腎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在改善舒張壓、腎功能方面的臨床療效方面,治療組優于口服纈沙坦+皮下注射胰島素的對照組患者。
?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來源廣、免疫原性低、免疫調節等多項獨特優點,通過近些年的臨床及科研案例表明干細胞在改善多種老年疾病方面均顯現出強勁潛力。有望助力延年益壽,幫助老年人擁有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368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