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LD)是因體內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組肝膽損傷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PSC)以及相互重疊的所謂重疊綜合征(OLS)。
不同類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人口學特征、臨床表現、肝臟的病理改變各有不同。該病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明了,患者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橋本甲狀腺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指的是自身免疫系統異常的情況下,所引起的慢性肝炎綜合征,多發于青年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除了頭痛乏力、食欲下降、腹脹、肝區不適、皮膚鞏膜黃染等共有的臨床表現外,不同類型的疾病有其本身的特點。
目前AILD治療藥物的選擇非常有限,且多數具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反應。對一線治療方案應答不佳的AILD患者通常預后較差,臨床亟需探尋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療法。
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種多能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易獲取、易體外培養及多向分化潛能等特點,臨床已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難治型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
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MSCs在治療肝臟疾病中具有積極作用,抗纖維化、免疫調節及具有向肝細胞分化等特性使其成為治療AILD的新方法。
為驗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MSC)注射液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療效和安全性,這里總結了hUCSC注射液治療對7例自身免性肝炎的治療結果,以供參考.
臨床研究
目 的:觀察UC-MSCs治療AILD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結 果:經UC-MSCs治療后,7例患者均達到臨床病情緩解標準,治療前后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有明顯的變化(P<0.05,如表2)。
治療前基線血清IFN-γ水平為(139.30~219.34)pg/ml,治療24個月后下降為(116.82~167.65)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68,圖3);治療前基線IL-4為(29.31~55.23)g/ml,治療24個月后上升為(43.89~69.99)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18,圖4)。
安全性評估:在靜脈輸注UC-MSCs過程中,未發生輸液管道阻塞、器官栓塞癥狀。術后患者無畏寒發熱、惡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術后復查血細胞、腎功能等未見明顯異常,以及UC-MSCs 移植相關的嚴重并發癥。
結論:MSCs治療可明顯減輕AILD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精神狀態好轉、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肝區不適及疲勞感減輕等),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不僅為AILD的治療提供了新選擇,也為臨床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方向。
?
推薦閱讀:好發于女性,干細胞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應用前景
總結:自身免疫性肝病與機體免疫紊亂有關,間充質干細胞的低免疫原性、免疫調節等生物特性及組織損傷修復功能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療提供了新途徑。但目前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相對缺乏,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劑量、時間、次數及遠期安全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隨著組織工程學的快速發展及細胞治療的不斷成熟,在不久的將來,上述問題將在研究中不斷解決。相信間充質干細胞將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946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