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人希望變老,這種愿望也持續驅動著各類抗衰方法的發展,而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干細胞技術近日再登《協和醫學雜志》,文章詳細描述了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上的應用,包括皮膚抗老、毛發/組織再生等,但干細胞可不止是“面子工程”上的優秀選手,在針對“內里的衰”上,它同樣未來可期。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抗衰研究,發展至今不過幾十年歷史,雖然還不足以完成“永生”的暢想,但人類也算有了與衰老“扳手腕”的資格。 什么干細胞療法、雷帕霉素、NAD+增強劑……各種新興的抗衰法子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并逐漸成為了抗衰人士們的心頭好。 而就在前不久,《協和醫學雜志》又給干細胞抗衰添了一把火,其最新發布的《間充質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的應用》[1]明確提到:“隨著組織干細胞的老化與流失,可能導致許多衰老相關疾病。補充外源性干細胞是抗衰老的有效方法。” △文章詳細闡述了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的應用 干細胞 美容抗衰界的新星 藥物也好,儀器也罷,新興的抗衰技術承載著人類的青春夢想,但干細胞可能是離“長生不老”最近的那一個。 著名演化生物學家奧古斯特·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提出:人類之所以會死亡,原因在于耗竭的組織無法永久自我更新,細胞的分裂能力也有極限。 △奧古斯特·魏斯曼(1834-1914),德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先驅 ? 而干細胞恰好有能力“逆天改命”,作為擁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種子細胞”,干細胞能在一定條件下被誘導成身體里的各類細胞,并對體內衰老的細胞進行替換更新。與此同時,干細胞還兼具旁分泌效應,它所分泌的多種生物活性因子,能修復受損組織,改善體內“糟糕”的微環境。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 所以在理論上,利用干細胞,我們是能實現細胞層面上的永久更新,以獲得“永生”的。 這個“抗衰之道”令無數科學家為之向往,而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當前的干細胞研究已經在抗衰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協和醫院雜志》新發布的文章便對干細胞在皮膚抗衰、毛發/組織再生等方面上的應用及原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具體如下: 皮膚抗衰 嬰兒皮膚為何吹彈可破?這主要歸功于內里滿滿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前者是真皮層的主要填充物,沒有了它,臉部就失去了支撐。彈性蛋白則是彈性纖維的主要成分,雖然只占真皮總蛋白的2%,但其構成的網狀結構卻對皮膚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歲月催人老,從20多歲開始,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就在不停地“離家出走”,皺紋、松弛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如何挽回它們就成了很多愛美人士心心念念的問題。 △隨著年歲增長,位于皮膚真皮層的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會不斷流失 ? 研究證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SC)條件培養基可以緩解皮膚成纖維細胞接受紫外線照射后的光老化損傷,提高細胞增殖能力,緩解細胞衰老,降低MMP的水平,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 研究者猜測,這可能與干細胞分泌血小板源生長因子AA有關,其抗衰老作用機制有多種,包括降低活性氧(ROS)、MMP和IL-6的水平,抑制光老化相關的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AP-1和核因子(NF)-κB通路活性,緩解光老化導致的炎癥、氧化應激和膠原降解,促進膠原合成等等。 ? 毛發再生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脫發真的沒那么好治。目前脫發的病理性原因主要有雄激素性脫發與斑禿,主流醫學對上這兩也只能采取“迂回手段”,如藥物緩解、點陣激光、毛發移植等,本質上還是治標不治本。 近年來,科學家逐漸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在脫發上的妙用。如ADSC條件培養基可改善雄激素性脫發患者的毛發密度,其所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能顯著促進毛囊周圍血管生成,從而促進毛發生長。在一項納入9名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注射基質血管組分(包含ADSC、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多種細胞成分)的一側毛發密度顯著高于未加干預的一側。而面對斑禿這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間充質干細胞可拮抗干擾素γ誘導的炎癥反應,減輕脫發。 組織再生 想要實現身體里細胞的“永生”,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在體外,科學家已經嘗試將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組織器官的再生。 這主要依仗干細胞的多向分化能力,例如科學家利用干細胞能向軟骨分化的特性,將干細胞接種在3D打印的耳廓支架上,有望應用于耳廓再造。與之相似的,還有使用與骨組織相似的材料作為支架接種MSC,以構造出性能良好的組織工程骨的案例。我們正朝著“器官自由”的目標前進,而間充質干細胞就是其中最佳的“原材料”之一。 △世界首例用患者自身細胞3D打印出的新“耳朵” 除上述提到的種種,《協和醫院雜志》還描述了間充質干細胞在其他美容抗衰項目上的作用,如促進創面愈合、抗纖維化等等,并肯定了其安全性,研究者認為:未來仍需開展深入的基礎研究以揭示干細胞的治療機制,并應進行長期的臨床試驗隨訪以考察其遠期安全性。 由表及里 干細胞改善機體衰老 衰老,老不是問題,衰才是關鍵。這種“衰”不僅體現在皺紋、掉發這種表面事件上,也存在于我們內里的組織架構中。 有研究證明,即使是在一個正常人體內,衰老細胞也會逐年積累,一旦突破某個界限,早就潛伏在體內的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關節炎等疾病就會露出獠牙。 這也是人類懼怕變老的重要緣由。我們或許可以接受年華逝去,卻絕不會希望老去的同時還疾病纏身,連生活都無法自理。那么,該如何更健康地活得更久?部分科學家想到,或許可以通過給身體派往“增援兵”—干細胞來改善內里衰老,以達到改善疾病的目的。 心腦血管疾病 很早以前,科學家就意識到衰老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幫兇”。 首先,它會極大地削弱我們的心臟功能,血管內皮血管舒張能力。其次,由于鈣沉積物的增加、細胞外基質的積累,老年人的動脈壁增厚變硬,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這些都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埋下了伏筆,比如頻繁登上社會新聞的“心肌梗死”就與動脈粥樣硬化脫不了干系。 △多篇國際期刊文章證實干細胞是治療腦中風的新方案 ? 那干細胞在其中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 動脈粥樣硬化一般由脂質代謝障礙而起,而據《Stem Cell Res Ther》(影響因子:6.832)[2]上一項收集了78名利用自體干細胞治療動脈硬化的患者數據的研究表明:脂肪干細胞可以改善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殘余樣顆粒膽固醇水平,調節脂質代謝,能夠安全有效地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與此同時,炎癥環境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推手。但在這一點上,干細胞能產生大量的抗炎因子(包括IL-10和TGF-β1),同時抑制各類促炎因子(如IL-1β,IL-6等),它還能抑制NK細胞增殖與T細胞分化,從而抑制炎癥反應,減緩斑塊的形成[3]。 這主要得益于干細胞的旁分泌功能,它能分泌肝生長因子、白介素8、血管生成素等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生成與重塑,恢復內皮細胞功能,并減少細胞凋亡。 神經退行性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會自動開啟進行性退化模式,其重要特征就是神經元的丟失與認知能力的下降,這也是為什么人老了,思維會“慢半拍”的原因。 但有些“退化”卻超出了正常范疇,比如讓人不斷顫抖的帕金森,讓人忘記所有的老年癡呆等,這些疾病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干細胞被認為是能夠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機會。一項探究臨床級間充質干細胞的腹膜內給藥對老年癡呆衰老加速小鼠影響的實驗[4]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修復損傷神經細胞的功能。而這主要得益于干細胞抗炎、抗凋亡和免疫調節的能力。 △除上述研究,科學家還試圖聯合iPSC技術+CRISPR,助力開發阿爾茨海默癥新療法 而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利用干細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實現腦內神經細胞的再生與替換,從而真正治愈神經方面的各類頑疾。 骨關節炎 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開展了多項應用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的研究,科學家們都在期待這種新興技術能最終取代關節置換術。 而干細胞也確實展現了不俗的效用。在一些實驗中,由于具有組織再生、多向分化及免疫調節功能,當干細胞被注射進關節腔后,能幫助再生關節軟骨組織。同時作為“抗炎好手”,干細胞還能夠緩解受損部位的疼痛,通過調節機體免疫系統以改善骨關節炎滑膜炎癥,并促進軟骨組織的修復。 ? △世界各地已經開展很多應用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試驗 除此以外,這里我們要再次提到干細胞的旁分泌作用,其所分泌的細胞因子能發揮抗凋亡,抗氧化,促進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間接地對修復骨損傷起到積極有益的幫助。 目前,一些知名人士如C羅、泰格·伍茲,劉若英、克里斯·約翰遜等都已利用干細胞來守護自己的關節,以期保持自己的良好狀態。 說到底,衰老從來不是單一事件,它像是人體內成千上萬種變化交織而成的網,所以我們能看到皮膚上糾纏的脈絡,也會感受到自身機能的退化。但干細胞抗衰是由表及里,遍及全身的,它不但能改善“表面”煩惱,還能從內里修復受損、老去的組織,以延長人類的健康期。而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還有望在頑疾治愈上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為更多深陷疾病狀態的老人解決燃眉之急。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衰老的本質是老化或凋亡的身體功能細胞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或替換,但補充外源性干細胞為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隨著更多的相關研究面世,相信人類最終能邁向“老而不衰”。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 [1] 《間充質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的應用》, 10.12290/xhyxzz.2022-0036 [2]Autologous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 administration in arteriosclerosis and potential for anti-aging applic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0-02067-x [3]The Rol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therosclerosis: Prospects for Therapy via the Modulation of Inflammatory Milieu. https://dx.doi.org/10.3390%2Fjcm8091413 [4]HGF Mediates Clinical‐Grade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 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9440.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