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藥物遞送領域,紅細胞正在成為下一個顛覆性的技術。
2019 年,中國首個紅細胞治療技術平臺的所有者,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西湖生物 “)落地杭州,其核心技術平臺 —— 紅細胞治療平臺,來源于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曉飛博士實驗室。這是中國首個紅細胞治療技術平臺,也是西湖大學第一個自主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落地項目。
就在近日,西湖生物宣布完成億元戰略融資,由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老股東斯道資本、辰德資本及華方資本追加投資。至此,西湖生物已經完成 3 輪融資,近 3 億元。

(來源:生輝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生輝聯系到了高曉飛博士,他是西湖生物的創始人,擁有多年在中國和美國頂尖科研院所從事學術科研及生物創新藥研發的經驗,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紅細胞治療技術平臺 REDx,并成功獲得轉化應用,曾獲美國白血病和淋巴瘤學會學者獎,是浙江省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求是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

圖 | 高曉飛博士(來源:受訪人提供)
兩條互補技術路線
紅細胞作為藥物遞送載體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常規的技術是 ” 改造已有的成熟紅細胞 “,例如 Erytech、EryDel 等公司。
低滲負載是兩家公司常用的包裝方式,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膨脹,藥物進入后,成為載藥的紅細胞,但這種方式影響紅細胞膜完整性和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紅細胞的脆弱程度,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降低負載藥物的循環時間。
2013 年,Rubius Therapeutics 落地,不同于上述兩家公司,Rubius 利用造血干細胞和基因編輯技術創造新的紅細胞,并在紅細胞內部產生治療藥物,使其成為天然的載藥紅細胞。Rubius 的出現,讓紅細胞療法開始挑戰主宰藥物遞送系統 20 多年的納米技術。
由于在博士后期間的科研成果曾經被 Rubius 專利轉化,高曉飛經常會被問及到西湖生物與 Rubius 的相似度。” 我們和 Rubius 的關聯性不大,在技術上的差異很大。”
2017 年底,高曉飛回國加盟西湖大學,基于其回國后的研究,西湖生物建立了兩個工程化紅細胞平臺,分別是利用成熟紅細胞和來源于外周血的造血干細胞工程化為成熟紅細胞。

根據高曉飛的介紹,基于成熟紅細胞,西湖生物開發了多種酶催化的方式,能夠讓各種藥物,包括小分子、大分子、RNA、影像探針等,連接到天然紅細胞的表面。而成熟紅細胞在體內數量多、獲取速度快,可以直接在患者或者血型相配的捐獻者的外周血中獲取。
“我們開發的這種方式第一次實現了小分子或者大分子在體內讓成熟紅細胞穩定攜帶“,高曉飛補充道,” 和滲透壓的方式相比,不僅不會傷害細胞,還能夠讓細胞攜帶更多的藥物。”
基于上述技術路線,西湖生物也和多家抗體公司達成合作,將開發多款攜帶抗體藥物的工程化紅細胞。
和 Rubius 基于造血干細胞工程化紅細胞的技術路線不同,西湖生物并未采用 CD34 + 造血干細胞。高曉飛解釋道,” 這類細胞來源于骨髓或者臍帶血,很難獲取。西湖生物采用的外周血來源的干細胞主要是 CD34 – 造血干細胞,改造后可以分化為成熟紅細胞,解決了源頭問題。”
外周血來源造血干細胞的擴增能力不如臍帶和骨髓來源的造血干細胞,天然狀態下,達不到供體供應級別。過去幾年,西湖生物做了很多研究,通過添加細胞因子和小分子等,使其分化為成熟的紅細胞。”西湖生物可以做到 95% 以上的外周血來源的造血干細胞分化為脫核的成熟紅細胞。” 高曉飛說道。
而選擇上述兩條技術路線,高曉飛也有自己的考量,” 成體紅細胞解決了擴增的問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需要和現有的藥物結合。造血干細胞來源的紅細胞雖然成本高,但可以經過高效改造,利用干細胞自己的轉錄與翻譯機器成功表達相應的藥物。”
預計明年遞交首個 IND
紅細胞作為載體遞送藥物已經有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歷史,基于紅細胞的藥物遞送系統也從封裝、表面吸附等傳統手段發展到了利用酶工程共價修飾、基因工程改造等全新一代的技術。
” 紅細胞能做的方面很多,更靶向的遞送系統會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關鍵是如何更懂紅細胞在體內的生物學特點。”
目前,西湖生物就癌癥、免疫與代謝疾病、傳染病等領域開展相關研究,涵蓋的適應癥包括肺癌、腦癌、宮頸癌、痛風、敗血癥等。“自發性免疫、基因療法等和紅細胞治療技術結合的方面都會考慮。”
僅痛風而言,我國 2020 年痛風患者達到了 1 億人左右,而且正在以每年 9.7% 的速度增長。痛風的原因是體內過高的尿酸在關節中形成結晶,引起嚴重的炎癥反應和關節性疼痛,其治療思路之一就是降低尿酸。
據悉,西湖生物可以讓尿酸氧化酶穩定的 ” 搭乘 ” 在紅細胞的表面,使身體內的尿酸迅速氧化為尿囊素,從而達到治療痛風的效果。紅細胞在人體內數量最多、約占細胞總量的四分之一,每秒鐘就有兩三百萬個紅細胞新生,這種方式治療痛風患者只需要抽取 10-50 毫升血液。目前,該研究已經在多種動物模型上看見顯著藥效并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表現出卓越的安全性。

圖 | 西湖生物管線進展(來源:公司官網)
在傳染病方面,西湖生物就新型冠狀病毒展開研究,讓紅細胞攜帶各種藥物,在體內阻止病毒和宿主細胞的結合,目前正在臨床前的動物模型階段。” 紅細胞攜帶的藥物是廣譜的,理論上,能夠針對各種類型的冠狀病毒。”
根據高曉飛的介紹,目前,西湖生物已經有兩個臨床項目拿到了倫理批件,預計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將有病人入組進行首次臨床測試,明年底或者后年初會提交 IND 申報。
對于下一步發展計劃,高曉飛表示,” 重點是做好即將進入臨床階段的兩個產品,同時著重開發工藝和質控方面,預計今年年底上海的研發中心會建成。”
作為西湖大學首個自主科研轉化項目,西湖大學成果轉化辦公室在這個項目落地的過程中蹚出了產業化這條路。現在,西湖大學的理念、資源、產業配備,以及年輕、自由的氛圍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https://www.clinicaltrialsarena.com/news/rubius-therapeutics-red-blood-cell-therapy-reduces-cancer-tumours-clinical-trial/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561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