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截至8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病例超2.8億。與持續攀升的感染人數相比,更令人不安的是,許多國家醫療資源不堪重負,搶救危重病人缺少特效藥。
資料圖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癥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等多個有關干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武漢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干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間充質干細胞憑借著免疫調節機制、抗炎作用、修復受損組織等特性,在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救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帶來新希望。
那么,間充質干細胞真的有那么神奇嗎?它是如何助力新冠肺炎治療的?我國的研究進展走到哪一步了?
被比做“孫悟空” 可以變身為人體內多種細胞
要了解干細胞療法,首先讓我們先捋一捋什么是干細胞,以及它們是如何應用到臨床治療中。
干細胞是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器官,在醫學界稱之為“萬能細胞”。
“干細胞存在于人體多種組織中,包括骨髓、脂肪、牙髓、胎盤、臍帶等。”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周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干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
這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放異彩的間充質干細胞,就是成體干細胞的一種,它也被比做“孫悟空”,可以“變成”人體內多種細胞,比如成骨細胞、肌細胞、肝細胞等等。
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低免疫原性的特征,能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對配型的要求不嚴格。這些特性都賦予了間充質干細胞廣闊的疾病治療前景。
事實上,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疾病的研究已經開展多年,在一些臨床疾病治療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治療上百種疾病的潛力,比如腦卒中、糖尿病、骨關節炎等疾病,國內外都在大力推動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研究與轉化。”山東福康安生命科學研究院王勇介紹說。
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已經成為了醫學研究的新焦點。據統計,1990年至2019年,生物醫學論文數據庫Pubmed上檢索到的與間充質干細胞相關的文獻累計超過55000篇。
有效控制炎癥因子風暴 成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救命稻草”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張張“白肺”CT圖片和重癥病人無法呼吸的場景,讓許多人心有余悸。
“炎癥因子風暴是造成許多病人呼吸衰竭等臨床重癥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周君表示,一旦形成炎癥因子風暴,就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免疫系統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會殺死大量肺的正常細胞,嚴重破壞肺的換氣功能,導致患者呼吸衰竭,直至缺氧死亡。
如何讓失控的免疫系統安靜下來,成為科研人員瞄準的方向。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能力的間充質干細胞就進入了各家科研機構的視野。早在2月3日,李蘭娟院士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就指出,干細胞在前期浙江的幾例患者治療中“非常有效”。
已完成200多例臨床治療 開展干細胞療法中國起步更早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伊始,帶有“修復”“更新”等光環的干細胞技術就備受人們關注。
在4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已在武漢完成超過200例干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干細胞應用于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
“但是干細胞療法并非十全十美,它的擴增、分化效率和潛在成瘤性是制約臨床應用的主要障礙。”周君告訴記者,干細胞可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成千上萬的細胞,每一步調控的過程都非常復雜,包括轉錄、表觀遺傳修飾、蛋白質修飾等都會對其分化產生影響,在調控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的時候,就很難對它的分化命運和功能精準控制。如果不能精準調控,那么干細胞很有可能過度增殖或異常分化,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調控是一個復雜的網絡,目前我們只是沿著一條路線去看它的調控,肯定會有一些我們還未觀察到的潛在風險。”王勇認為,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風險,所以干細胞療法在實際應用之前會接受嚴格的評估。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560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