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日本PMDA(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批準Aurion Biotech Inc的細胞療法Vyznova用于治療角膜大泡性角膜病變,這是全球監管機構首次批準同種異體細胞療法治療角膜內皮疾病。
全世界大約有1300萬人是因為角膜致盲,該群體無法得到治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全世界缺乏可用的角膜組織。
這種細胞療法的突破性創新是使完全分化的角膜內皮細胞(CECs)實現體外再生。來自供體角膜的健康細胞在一個全新的、多步驟的、專有的專利過程中培養,可產生現成的、同種異體的、完全分化的CEC,沒有基因編輯,來自1個供體的完全分化的CEC可以用來治療100多只患者的眼睛。將內皮細胞注射到角膜內,在那里它們重新形成健康的單層。
“通過細胞療法的創新來恢復患者的角膜內皮健康是我一生的工作。”京都立醫科大學Shigeru Kinoshita教授說:“PMDA的批準是將這種細胞療法帶給日本有需要的患者的重要一步,Vyznova細胞療法提供了完全轉變角膜內皮疾病治療模式的潛力,提供了充分分化的同種異體角膜內皮細胞,手術本身微創,同時帶來更少麻煩的恢復?!?/span>
角膜內皮細胞(CEC)在眼睛中不會再生,并且在人的一生中數量會減少。當疾病或損傷損害這些細胞時,它們會進一步耗盡,如果不治療,患者可能會失去視力。
目前的手術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術(PK)和內皮角膜移植術(EK),過程復雜,具有潛在的術后恢復困難和并發癥,如移植物脫離、移植排斥、脫位、不規則散光和感染等等。此外,這些程序要求每次角膜移植使用一個供體角膜。然而,對角膜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據估計,每70只患病的眼睛只有一只供體角膜可用。
迄今為止,已有130名受試者在日本和其他OUS研究中接受了Aurion Biotech的細胞療法治療。在這些研究中,受試者在角膜健康的關鍵指標上經歷了有臨床意義的持續改善:視力、中央角膜厚度和內皮細胞密度。該公司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開始臨床研究,評估其內皮細胞療法對角膜內皮疾病患者的治療。
?
日本臨床數據
PMDA的批準是基于在日本進行的三項臨床試驗中對65名受試者的治療,包括:首次人體試驗(n = 38);內皮細胞劑量范圍試驗(n = 15);和一項確認性試驗(n=12)。
主要療效終點是角膜內皮細胞密度(ECD)大于或等于1000細胞/mm的受試者比例。次要療效終點是中央角膜厚度(CCT)
首次人體試驗(n=38)的目的是觀察單次前房內注射培養的角膜內皮細胞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達到ECD大于或等于1000 cell/mm的受試者比例在24個月時為91% (31/34名受試者)。85% (29/34名受試者)的CCT
在細胞劑量范圍試驗(n=15)中,15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三組中的一組,并接受低細胞劑量(2.0*10^5)的單次前房內注射5)(n=5),中等細胞劑量(5.0 *10^5)(n=5),高細胞劑量(1.0*10^6?)(n=5)。達到ECD大于或等于1000 cell/mm的受試者比例2在12周時(主要終點),低劑量組為80% (4/5名受試者),中劑量組為100% (4/4名受試者),高劑量組為100% (5/5名受試者),合計為92.9% (13/14名受試者)。在12個月時(次要終點)達到CCT
在確認性試驗(n=12)中,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大于或等于1000個細胞/mm的受試者比例224周時(主要終點)為100.0% (12/12名受試者)。24周達到CCT
在所有三項研究中,前房內注射不同濃度內皮細胞劑量的培養內皮細胞通常耐受性良好,并且在患有角膜內皮功能障礙的成年受試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眼部或全身嚴重不良事件。在所有試驗中觀察到的最常見的眼部不良事件(任何試驗中超過2起事件)為:眼部疼痛、眼瞼水腫、黃斑囊樣水腫、流淚增加和IOP增加。觀察到的最常見的非眼部不良事件(任何試驗中超過2起事件)為:鼻咽炎、便秘、腹瀉、肌肉骨骼疼痛和失眠。
?
Aurion生物技術公司
Aurion Biotech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在西雅圖、劍橋和東京設有辦事處,其使命是通過其改變生活的再生療法恢復數百萬患者的視力。該公司的第一個候選藥物用于治療繼發于內皮功能障礙的角膜水腫,并且是第一個現成的、經臨床驗證的角膜護理細胞療法。Aurion Biotech獲得了著名的Prix Galien生物技術最佳初創企業獎。該公司已獲得日本監管機構的批準,正準備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Aurion Biotech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由包括Deerfield、Alcon、Petrichor、Flying L Partners、Falcon Vision / KKR和Visionary Ventures在內的主要投資者提供支持。
(細胞PLUS編譯)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786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