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可改善心肺適能 (VO2max),但其對新陳代謝的影響尚不清楚。該研究假設12周HIIT會增加患有或不患有2型糖尿病[T2D 和 NDM(非糖尿病人)] 男性的胰島素敏感性。然而,盡管VO2max相同,但主要是胰島素抵抗 (IR) 人(T2D 和 IR NDM)表現出循環小細胞外囊泡 (SEV) 的明顯改變以及較低的抑制性代謝(蛋白激酶 Cε 活性)或炎癥(核因子κB)分別在T2D或IR NDM肌肉中發出信號。這與SEV蛋白質組的特定改變有關,反映了磷脂酶C途徑 (T2D) 的下調和抗氧化能力 (IR NDM) 的上調。因此,SEV貨物可能有助于調節個體對運動訓練的代謝反應。
定期運動訓練不僅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還有助于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 (T2D)。然而,在運動干預中,多達20%的T2D參與者無法對改善葡萄糖代謝的體育訓練做出反應。盡管在6個月的運動訓練后肌肉腺苷 5′-三磷酸(ATP) 合酶通量較高,即使是T2D患者的一級親屬也不一定會增加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除其他因素外,運動量和強度可預測運動反應性。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代表了一種省時、高效的中等訓練方式的替代方案,并且可能會產生卓越的有益效果,例如改善老年人的胰島素敏感性和線粒體功能。然而,盡管線粒體功能增加,但9天HIIT未能提高T2D胰島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t, IR) 后代的胰島素敏感性。長期HIIT 是否能改善患有或不患有T2D的IR人群的線粒體變化和胰島素敏感性仍有待確定。
運動的代謝效應來自通過代謝物、激素、肌動因子/運動因子、微小RNA 或中等大小的細胞外囊泡 (EV) 進行的組織間通訊。最近的研究表明,一次運動也會導致健康志愿者的骨骼肌釋放外泌體或小(30 至 200 nm)EVs(SEVs)。然而,SEV在IR人類中的作用及其對監督鍛煉計劃本身的代謝反應的影響,與飲食或體重變化無關,尚不清楚。SEV可以將其功能成分運送到目標組織以激活細胞信號傳導,但目前還不清楚哪些SEV貨物是否與胰島素敏感性和潛在細胞通路的變化有關。
因此,該研究檢查了12周有監督的HIIT對久坐不動的胰島素敏感非糖尿病人 (insulin sensitive nondiabetic humans, IS NDM) 和 IR NDM 以及T2D個體葡萄糖耐受性的代謝特征和SEV釋放的影響。最初假設HIIT將統一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而與葡萄糖耐量無關。出乎意料的是,對HIIT的代謝反應(定義為外周胰島素敏感性(M 值)增加)在HIIT之前具有胰島素抵抗的組中更為普遍。因此,研究接下來調查了SEV的數量和蛋白質組是否有助于區分反應者(來自T2D和IR NDM組的 T2D-R和IR-R)和無反應者(來自IS NDM組的IS-NR)。通過尺寸排阻色譜 (SEC) 分離 SEV,允許進行后續的下游分析,并通過納米粒子跟蹤分析 (NTA) 和質譜 (MS) 進行表征,用于蛋白質鑒定和定量。最后,驗證了骨骼肌活檢中所選SEV候選者的表達。這項研究表明,根據男性的基線胰島素敏感性,HIIT對SEV濃度及其蛋白質組的影響不同,這表明SEV貨物調節個體對運動的代謝反應,并可能有助于解釋體育鍛煉的不同成功率。

HIIT干預會增加T2D-R和IR-R患者循環SEVs的釋放,但不會增IS-NR患者的循環SEVs的釋放

HIIT對胰島素抵抗IR(IR-R和T2D-R)和胰島素敏感IS人類SEVs的蛋白質組學特征的影響不同
ApostolopoulouM, Mastrototaro L, Hartwig S, Pesta D, Stra?burger K, de Filippo E, Jelenik T,Karusheva Y, Gancheva S, Markgraf D, Herder C, Nair KS, Reichert AS, Lehr S,Müssig K, Al-Hasani H, Szendroedi J, Roden M. Metabolic responsiveness totraining depends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protein content of exosomes ininsulin-resistant males. Sci Adv. 2021 Oct8;7(41):eabi9551. doi: 10.1126/sciadv.abi9551. Epub 2021 Oct 8. PMID: 34623918;PMCID: PMC8500512.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663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