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患者安全且耐受良好,患者CD4+ T細胞計數的增加有統計學意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王福生院士團隊
主要終點是評估人類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hUC-MSC) 輸血后CD4計數的免疫恢復。次要終點是檢查CD8計數和CD4/CD8比率的變化,并確認 hUC-MSC輸血的安全性。
艾滋病患者可通過生物治療延長壽命
間充質干細胞 (MSC) 是成體干細胞,可以來源于骨髓、脂肪組織、胎盤、臍帶、臍帶血、外周血和肝臟。
MSCs由于其遷移、分化、免疫調節和再生能力而具有相當大的治療效果。許多已發表的研究報告稱,MSCs已成功用于治療不同的疾病,例如急性嚴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心力衰竭、肝損傷、骨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硬化。
王福生院士團隊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7名免疫無應答者接受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12個月隨訪時,早期和中樞記憶性CD4+ T細胞增加,T細胞的過度活化被抑制。這一研究似乎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能通過抑制免疫炎癥反應,有利于功能性CD4+ T細胞的恢復。
Trujillo-Rodríguez等研究者2020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顯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未能改善免疫無應答者的免疫重建。不過,該研究的受試者也只有5人。
因此,王福生院士團隊進一步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劑量確定的II期臨床試驗。該研究使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評估了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患者體內CD4+細胞計數的變化。
該研究從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72名INR感染HIV的患者參加了這項 II期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劑量確定試驗(NCT01213186)。他們被分配接受高劑量(1.5×10^6/kg體重)或低劑量(0.5×10^6/kg體重)hUC-MSC,或安慰劑。在96周的隨訪研究中監測了他們的臨床和免疫學參數。
該研究發現hUC-MSC治療是安全且耐受良好的。與基線相比,治療48周后,高劑量組(PCD4+T計數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但對照組沒有變化。Kaplan-Meier 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低劑量組獲得免疫應答的累積概率更高(95.8% 對 70.8%,P=0.004)。然而,在三組中沒有觀察到CD4/CD8+T計數和 CD4/CD8比率的顯著變化。總之,hUC-MSC治療是安全的。然而,hUC-MSC治療改善INR患者免疫重建的療效仍需要在大型隊列研究中進一步研究。
未來,需要進行 III 期臨床試驗和相關機制研究來評估 hUC-MSC 治療 INR 的療效。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440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