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是目前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是當今生物醫學研究中最激動人心的研究領域,是最具應用前景的前沿學科。
干細胞治療在腎病領域受到科學家重視,已在慢性腎病、急性腎損傷、糖尿病腎病、腎纖維化等腎臟疾病的基礎研究中表現出良好作用,為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1.慢性腎病
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3個月成為慢性腎病,主要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GFR<60mL/min。Zhu等人、Ebrahimi等人通過動物實驗驗證了干細胞能促進腎臟血管的微循環,改善腎功能。Villanueva等人給慢性腎病大鼠進行干細胞治療,結果發現大鼠的血肌酐水平降低,損傷標志物ED-1和α-SMA表達降低同時高表達PAX-2、BMP-7、VEGF這3種與腎功能改善密切相關的蛋白,在腎臟病理檢查中發現了移植的干細胞。
2.急性腎損傷
干細胞治療有望成為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理想方法,目前已應用到多種因素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干細胞治療的機制是多因素的,即可通過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成腎臟細胞,又可通過釋放細胞因子或生長因子加速其修復。此外,干細胞作用于急性腎損傷機制的各個環節,通過旁分泌、抗炎和免疫調節性能,從而實現腎臟保護。
3.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患者腎病的患病率高達20%~40%,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Park等人將干細胞移植到伴有腎損傷的糖尿病小鼠體內,4周后與未接受干細胞治療的糖尿病小鼠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平滑肌肌動蛋白減少、腎臟纖維化受到抑制、上皮鈣黏蛋白mRNA增加,腎臟中可發現移植的干細胞。
4.腎纖維化
目前治療腎纖維化效果并不理想,移植的干細胞有向創傷部位歸巢的趨勢,可定位于纖維化的腎臟部位,靜脈注射和包膜下注射,干細胞在腎間質出現時間延長。干細胞治療可分泌、上調或下調一些細胞因子,發揮抗纖維化作用,減輕腎纖維化成程度,改善腎結構和功能。
臨床案例:研究人員納入30例慢性腎病患者,采用靜脈注射方法進行干細胞治療,移植后第1、3、6個月,干細胞治療組的血清肌酐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2例患者蛋白尿消失。
另有研究人員對15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干細胞治療,結果發現舒張壓、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等指標均有所下降,且優于常規療法。
目前,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狼瘡腎炎已相繼進入我國干細胞備案的臨床階段,并且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方式,提高了臨床試驗的真實有效性,干細胞治療腎臟疾病的效果顯著且安全!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443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