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在不知不覺中侵害著視神經,最終造成眼睛完全失明。
它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具有很強的致盲性,早期通常癥狀不明顯,很容易漏診,只有到了晚期,才會發現視野不太敏感或者中心視力受到影響,可惜為時已晚。
據統計,全球40-80歲人群中青光眼患者達到近8000萬人,僅在中國,這個數值就超過了2100萬,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光眼的發病年齡也在逐漸降低,許多青年人也備受“青睞”。

△ 最新版《中國青光眼指南》:我國青光眼患者將達2100萬
然而,現代醫學目前無法治愈青光眼,已經喪失的視力無法恢復。盡管如此,科學家們也在竭力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以便攻克這個頑疾。
近日,MIPT科學家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成功移植源自干細胞的神經節細胞(被青光眼破壞的視網膜神經元)的嘗試,從而實現了人工視網膜細胞的再生,并在青光眼小鼠實驗中得到了長達1年時間的有效驗證。
或許,無藥可救的青光眼也不是毫無辦法,至少干細胞做到了。

01“沉默的視力小偷”——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僅次于白內障,但也是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它的發病原因至今不太明確,主要與年齡、家族史、高眼壓癥、眼外傷或手術史、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有關。因為病因不同,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但最根本的都是因威脅到了視神經細胞,使視覺功能進行性喪失所致,最終造成視力的不可逆損傷。

△ 青光眼與正常眼的區別
臨床上,青光眼的診斷其實并不難,難就難在早發現。大多數青光眼患者都是“靜悄悄”地發病,前期幾乎沒有絲毫癥狀令人毫無察覺,甚至采用視力表檢查的“中心視力”依然可以保持“極佳”,直到晚期眼睛出現無法彌補的損害時患者才會有所察覺。
根據我國的數據,75%的患者在首次被診斷出青光眼時已經處于晚期,25%的患者視力低于0.3,10%的患者已成為單眼失明。

△ 青光眼進展
更令人悲觀的是,目前醫學上對于青光眼也是束手無策,唯一的治療手段就在于早期發現,通過藥物、手術的干預延緩視力的進一步喪失。
02干細胞,青光眼的新希望
在MIPT基因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誘導的多能干細胞(miPSC)/小鼠胚胎干細胞(mESC)衍生的RGC成功移植到健康和青光眼的小鼠視網膜中,成功率超過65%,供體細胞存活期長達12個月。

△ 供體的RGC可以存活超過12個月,并形成長距離的軸突投影
他們發現,移植的Thy1-GFP + RGC能夠在宿主視網膜內極化并形成軸突,隨后軸突沿著視網膜表面進入視神經頭。移植后24小時和1周,從宿主視網膜重新分離的供體RGC的RNA測序顯示介導軸突生長,延伸和引導的細胞途徑上調。

△ Thy1-GFP iPSC和Rx-GFP mESCs分化為視網膜類器官的過程
研究證實了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移植成功可再生新的視網膜內神經細胞,并能夠進一步形成軸突,有時還會沿著視網膜表明對齊并跟隨宿主軸突束,讓青光眼已經發生損害的細胞得以重生,從而恢復視力。
這一有力的研究證明了干細胞移植重生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可行的,為青光眼這一頑疾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們也相信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更多的疑難性疾病將會被治療,至少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機會。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315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