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什么是外泌體?
?
1983年,外泌體首次于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現,1987年Johnstone將其命名為“exosome”。


02
生物界的郵差?
人體內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包括干細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血小板及平滑肌細胞等。
外泌體被包裹在堅硬的雙層膜中。
?
雙層膜保護外泌體的內容物,使外泌體能夠在組織中長距離移動。
?
干細胞外泌體因在上皮組織的增殖、遷移、再生、炎癥和瘢痕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有望成為“無細胞的細胞治療”工具。
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可通過囊泡,將干細胞的精華部分——mRNA、miRNA、IncRNA及蛋白質等生物活性物質,打包運出干細胞體外。
?
通過“細胞間高速公路”來“快遞”到人體各個組織內。


03
干細胞外泌體與干細胞區別
因此,干細胞外泌體具有減少細胞凋亡、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血管生成、抑制纖維化、提高組織修復潛力等重要生物學功能,在調控組織再生方面存在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

04
干細胞外泌體的優點
1. 體積小
納米級粒子,大小約為細胞的1/200,能穿透一般毛細血管的細胞間隙抵達目標,因此能很好地被人體所利用。
2. 免疫反應程度低
外泌體不是細胞,僅作為載具,外膜的表層上呈現較少的抗原,免疫系統難識別,對人體影響小。
3. 可穿透血腦障壁
體積小加上脂質外膜的特性,使其可以通過血腦障壁,抵達腦部組織。


05
干細胞外泌體大有可為
研究發現,干細胞外泌體可以再生皮膚和強化皮膚屏障,具有卓越的抗炎與再生效果,且沒有其它副作用。
?
干細胞外泌體或將成為治療牛皮癬、特異性皮炎等廣泛炎癥性皮膚疾病的一種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2. 組織損傷修復
如今,干細胞外泌體已在幾種不同類型的疾病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療效果,包括腎損傷、心臟損傷、腦損傷和肝肺損傷等。
?
主要機制可能是外泌體介導了MSC的旁分泌/自分泌機制。
還有研究結果顯示:干細胞外泌體可直接促進血管生成,改善大腦缺氧后的損傷。因此,干細胞外泌體可用于中風治療,改善神經預后,增加血管與神經生成。
3. 免疫調節功能
干細胞外泌體對多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均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包括樹突狀細胞、T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
研究顯示,靜脈輸注干細胞外泌體可抑制CD4+T和CD8+T細胞的活化和浸潤,從而延長GVHD小鼠模型的存活時間,并減少多個器官的病理損傷。
美國抗衰老和再生醫學學會主席Ronald Klatz博士曾說:“許多科學家現在相信外泌體是干細胞技術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wmt/4006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