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胞活動的內在機制被破解,人類就有了破解生命之謎的密碼。要說外泌體,我們先從“囊泡運輸”的研究歷史說起。
?
首先,我們對“囊泡運輸”的研究歷史進行了梳理:
1974年,發現溶酶體,發現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分泌途徑,可以稱“囊泡運輸”的最早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3年,在綿羊網織紅細胞中,首次發現外泌體。
1985年,發現膽固醇代謝囊泡調控,發現“囊泡運輸”中細胞膜受體的存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7年,外泌體正式被承認,被命名,從此它叫”exosome”。
1999年,發現分泌蛋白進入內質網需要信號肽引導,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發現并闡釋細胞囊泡運輸系統及其調控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開始,細胞膜內陷形成早期核內體。接著,細胞將一些顆粒物質裝到早期核內體中,形成晚期核內體。最后,晚期核內體與細胞膜特定部位融合后形成芽泡,將泡體中的外泌體釋放到細胞外。至此,外泌體完成分泌。
?
外泌體還被發現可以通過皮下注射的形式刺激神經酰胺的合成。 ? 而神經酰胺是增加皮膚角質層水合度,維持皮膚屏障、抗衰老及美白等方面的重要物質,是目前抗衰老的熱門成分。 ? 同時,外泌體可增強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濃度依賴性,可逆轉紫外線誘導的成纖維細胞老化;外泌體還能通過對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的調節減少真皮層彈性和膠原纖維的損傷,改善真皮層老化,從根源發揮抗衰老作用。 隨著外泌體的科學研究不斷深入,外泌體在皮膚年輕化臨床治療及應用上顯示出巨大潛力,引領細胞抗衰新起點,重新定義醫學美容,讓皮膚抗衰進入了再生醫學時代。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wmt/1433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