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氣候的不斷變化,人體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產生各種疾病。人體之所以生病,歸根結底是免疫細胞打了敗仗。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細菌、病毒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世界中,提升自身免疫力才可能遠離各種疾病。
免疫細胞指的是與免疫應答有關的所有細胞,主要包括T細胞、B細胞、殺傷細胞(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MK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等,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的身體時刻遭受著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的攻擊,但依然健康地活著,這都有賴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了保護作用。
免疫細胞是人體的保護神,自身體內免疫細胞充足,可以與疾病進行對抗,它們一方面發揮著清除細菌、病毒、外來異物的功能;另一方面消除體內衰老細胞以及發生突變的細胞,為健康奠定基礎。

細胞免疫治療療法是采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如外周血單核細胞等), 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強,然后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從而靶向性殺傷腫瘤細胞,及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患者放化療后免疫力差,生活質量低的嚴重問題,且可能大大延緩患者的生存時間。
同時,根據相關科學研究,將人年輕時的免疫細胞經過深低溫冷凍存儲,在年老或者患病時再經過大量培養輸回體內,在醫療美容及對抗衰老等方面均有顯著療效。
利用人體的免疫細胞進行自身的疾病和亞健康調理理論上基本沒有副作用。因此,免疫細胞療法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途的治療癌癥和亞健康調理的方法。人體的免疫細統由免疫器官、眾多免疫細胞以及免疫活動物質組成。在眾多的免疫細胞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免疫細胞在治療方面的特殊作用。
人體中有眾多的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療法也經歷了對多種免疫細胞的治療效果的研究,最終,免疫 T 細胞成為目前主流的免疫細胞療法中的應用免疫細胞。
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是息息相關的,細胞免疫起主要作用的T淋巴細胞,在體液免疫中起連接作用,它能呈遞抗原到B淋巴細胞,使體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B淋巴細胞發揮作用. “細胞免疫后最終釋放出來的抗原還是需要體液免疫來消滅”。 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細胞免疫的主要作用是使宿主中的抗原釋放出來,細胞免疫釋放出來的免疫因子可以增強體液免疫.體液免疫先于細胞免疫:當抗原物質進入細胞后,先進行體液免疫,如果體液免疫消除不了,這時就輪到細胞免疫。雖然在體液免疫過程中T細胞會傳遞一部分抗原給體液免疫,但是這時的t細胞并沒有起到細胞免疫的作用,細胞免疫是裂解宿主細胞的過程。因此體液免疫是先于細胞免疫的。
癌癥的常規治療,如放療和化療,通常作用于腫瘤細胞本身,并且可以引發大部分患者的反應。盡管這些常規治療在初期會產生應答,但是在長期治療后的癌癥晚期常出現復發和耐藥。
與常規療法顯著不同,免疫療法通過作用于免疫系統而引發免疫系統抗腫瘤響應。

在深入了解免疫細胞療法之前,需要了解腫瘤免疫逃逸和腫瘤微環境(TME)的概念。
癌不是病原體從體外進入我們機體內部而引起的疾病,而是正常細胞內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由于某種原因被損傷,這種損傷需要修復,可是當 DNA 損害未能被修復時則可引起無規律的分裂而產生癌細胞,即所謂的致癌。引起 DNA 損傷的因素已知有化學物質、紫外線、放射線、病毒等。
據統計,正常人每天都會產生 100-200個癌細胞,但由于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功能,當體內出現惡變細胞時,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通過免疫機制特異地清除這些“非己”細胞,抵御腫瘤的發生發展。
然而,惡變細胞在某些情況下能通過多種機制逃避機體的免疫監視,在體內迅速增殖,形成腫瘤,我們稱這種現象叫腫瘤免疫逃逸。
產生腫瘤免疫逃逸和腫瘤微環境有密切關系。一個成型的腫瘤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它不僅由腫瘤細胞組成,還包括也基質細胞,炎癥細胞,脈管系統和細胞外基質(ECM),所有這些總和定義為腫瘤微環境。

腫瘤微環境就像是一個小的生態環境,具有低氧、低 PH 以及高壓的突出特點,使得腫瘤微環境中存在大量的生長因子、細胞趨化因子和各種蛋白水解酶所產生的免疫炎性反應,這種特性都十分利于腫瘤的增殖、侵襲、粘附、血管生成以及抗放射化療,促使惡性腫瘤產生。
在體外免疫系統能夠識別腫瘤抗原并殺傷腫瘤細胞。然而,因為腫瘤微環境的存在,抑制性環境使得 TME 內免疫細胞數量較少,或者由于生物屏障對腫瘤組織的包裹導致免疫細胞遷移進腫瘤部位的數量不足,有限的抗原特異性 T 細胞群短暫激活或耗竭未能抑制腫瘤生長,這種種原因使得人體的免疫系統對腫瘤鞭長莫及。要消除機體內形成的腫瘤,就要破壞腫瘤微環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重新發揮作用。
癌癥的治療,包括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方法。與前 4種方法相比,免疫治療因效果明顯、副作用小、無復發轉移等優點而備受矚目。2013年被《科學》雜志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633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