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轉移如此可怕,它到底是怎樣發生轉移的呢?如何解決轉移問題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
腫瘤,本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壞家伙”,它就像是身體里的侵略者,會到處擴張,到處侵占領地。
有些癌細胞以血管作為移民路徑,另一些則選擇了淋巴管,它們沿著這些管道漂流,在人體的其他部分上岸。
盡管在轉移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礙,比如免疫系統的追殺,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這些癌細胞總會在年深日久之后,重新建立起新的殖民地。
這些轉移病灶又成長為致命的腫瘤,開始大量地吸收人體組織營養,造成正常生理功能紊亂。這時,人體的免疫功能開始下降,組織功能逐漸衰竭,各種并發癥開始暴露……癌癥轉移復發的的陰影很快籠罩在癌癥患者的頭上。
一般來說,腫瘤發生了轉移,往往提示癌癥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治療的難度會陡然提升,而臨床上那些常規的治療方式甚至還會為腫瘤轉移“埋下禍根”。
盡管進行了放化療治療,也同樣要提防“二次轉移”。因為放化療通常只針對局部病灶,并不能消除全身可能存在轉移的“潛在者”,況且,放化療在對付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到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的減少則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為原本就脆弱不堪的身體增加患病負擔。?
免疫系統是覆蓋全身的“防衛網絡”,可以使人體不受病毒和細菌攻擊,起到保護作用。與吃藥來增強免疫力相比,細胞回輸的方式要更為直接、顯效快且具有永久性,效果更明顯。
尤其是手術、放化療后,免疫細胞已經受損嚴重,用吃藥的方式來增強受損細胞恢復功能,效果微乎其微,還可能會有副作用,不利于人體吸收,反而幫“倒忙”。
通過體外補充免疫細胞就不同了,從患者自身提取的免疫細胞,經過加工、擴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些新鮮有活力的免疫細胞可以發揮更強勁的“殺敵”能力,在對抗癌細胞上做到精準、有效。
5、那具體在哪些情況下需要細胞治療呢
前面已經說過,對于腫瘤病灶的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措施之一。
另外,盡管是手術切除,也不能保證切除后的腫瘤就不會再生長了,有臨床數據統計,手術后五年內有90%以上癌癥患者復發,這其中有80%的患者,在術后的3年內就有出現復發情況。
可見,手術后癌癥轉移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因此,放化療后的免疫系統重建變得尤為重要。
比如補充T細胞,它可以直接打入轉移病灶,針對性地消滅癌細胞,減小腫瘤體積,甚至徹底清除。
經歷過五次手術及多次放化療后的小佳,體力已經嚴重透支,再也無法支撐起任何折騰,經專家介紹下進行免疫細胞治療,用自己的細胞對抗腫瘤細胞,不僅無副作用,免疫力提升了,腫瘤也縮小到可以接受手術的大小。
治療的專家表示,讓體內免疫細胞發揮更強勁“殺敵”能力的免疫細胞療法,是手術、放化療后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清除殘余腫瘤病灶,避免二次轉移的重要方式。免疫細胞療法,無疑給這些惡性腫瘤患者都帶來了一線生機。
免疫細胞治療幾個療程后,腫瘤占位縮小
在前面,我們也反復提到了重建免疫系統的重要性,作為覆蓋全身的“防衛系統”,只有恢復免疫系統功能,才能更好的起到抵御病毒、感染、癌細胞的作用。
回溯腫瘤轉移,就可以發現,如果在發生轉移的第一時間,人體免疫細胞發揮很好的功能,轉移就可以避免。
而對于癌癥患者,免疫力本就很差的情況下,重建免疫系統功能,恢復免疫力成為了避免轉移的根本措施。
因為只有機體的免疫監視系統發揮正常的功能,才可以保持機體能夠主動消滅或消除擴散的癌瘤細胞,避免轉移灶的形成,并且機體免疫能力正常,對于原發癌瘤的治療也起著重要作用。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721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