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克癌癥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始終無法逃脫的夢魘,而如今,生物細胞技術的發展讓這一切有了新機遇。免疫細胞療法讓晚期乳腺癌患者達到25年生存期!這震撼人心的數據,似乎也在宣告人類對抗癌癥進入了新的階段,免疫細胞治療,終將成為癌癥未來的新選擇。
癌癥,一直是個很沉重的話題。
而如今,免疫細胞療法的出現卻將癌癥治療史改寫,更多案例證明,癌癥患者距離“治愈”正越來越近。
最近,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刊登的一個病例,就再次燃起了乳腺癌患者的希望,一名46歲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在經過自身免疫細胞聯合化療治療后,生存期成功達到了25年以上!
也就是說,她已經遠遠超越了5年生存期,達到了臨床上的“治愈”!

△ 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手術和免疫細胞治療聯合化療后的長期25年生存率
這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瞬間傳遍大江南北,也讓免疫細胞療法聯合化療成為了手術后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選擇。
作為傳統癌癥治療手段,化療后癌癥為何還會復發難以“根治”?癌癥化療后聯合免疫細胞療法真的可行嗎?免疫細胞治療將如何開啟新一代的癌癥治療新模式,讓我們借當下頭號癌種乳腺癌一起來了解下。
乳腺癌治愈難,
化療后“卷土重來”成常態
談到女性第一癌,一定非乳腺癌莫屬。 據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 而在中國,每年大約新增乳腺癌患者42萬人,相當于每隔兩分鐘就會新增一位乳腺癌患者。 △ 2020年全球女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類型 盡管乳腺癌患者基數大,但隨著治療技術發展和創新藥物的上市,乳腺癌的靶向治療、抗HER2藥物、免疫治療藥物、ADC藥物等的出現讓患者有了更多、更新的選擇,乳腺癌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盡管如此,放化療后易復發卻是所有癌癥的共同難題。 化療后,癌癥為何還會“卷土重來”? 《JCB》的一項研究指出,對于一些癌癥,化療只是使癌細胞停止增殖,處于衰老模式,為獲取能量求生,這些衰老的癌細胞常常靠“同類相食”的方式吞噬相鄰細胞。 △ 癌細胞(紅)被衰老癌細胞吞噬和降解 就拿乳腺癌來說,乳腺癌的化療藥物并不會直接“殺死”具有p53活性的乳腺癌細胞,而是讓其進入衰老狀態。并且讓人驚訝地是,這些衰老的癌細胞不僅能在化療后維持生命,還能夠分泌大量的炎癥分子和促進腫瘤再生長的因子。 這便是具有p53活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后普遍生存率較低的原因。 此外,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還提出:化療可能會促進乳腺癌轉移!研究人員還發現腫瘤細胞的外泌體可以幫助腫瘤組織控制正常的健康細胞為其服務,并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阻止T細胞殺滅癌細胞。 △ 在乳腺癌模型中,化療可誘發促轉移的細胞外囊泡 而乳腺癌常用的兩種化療藥物紫杉醇和阿霉素,經過這兩款藥物處理過的癌細胞所產生的外泌體,明顯促進了腫瘤細胞在肺部的轉移。這至少證實了乳腺癌的化療能夠一定程度的促進癌轉移。 化療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有效控制癌癥進展的同時,也帶來一定負面因素,在對抗難纏的癌癥面前,我們始終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治療選擇。 而細胞治療的出現,似乎正在打破癌癥無法治愈的現狀。 生存期超25年! 免疫細胞療法讓乳腺癌延長生命
綜上可知,化療后,免疫系統重建尤其重要。 我們都知道人體免疫細胞是守護人體健康的“超能陸戰隊”,而化療后免疫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受損嚴重,T細胞是人體抵御病毒,抵抗癌細胞的關鍵“軍隊”,T細胞衰竭不僅意味著免疫力的降低,更說明了人體抵御癌癥侵襲的能力變差,如果此時癌細胞重來,人體很容易被擊垮。 如果聯合化療,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效果會翻倍嗎? 來自《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刊登的一項病例,來自日本的46歲晚期乳腺癌患者,在進行根治性乳房切除術及多次放化療無效后,體內甚至還出現了嚴重的免疫細胞耗盡現象,這意味著患者的免疫能力遠低于正常人,也使得她更容易遭受外來病原體入侵從而引發其他疾病。 她最終嘗試了相對更溫和耐受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案,不僅從嚴重的免疫細胞耗盡現象中恢復過來,保持了較好的免疫能力,除此之外,她身體的腫瘤標志物恢復到正常水平,這表明她恢復到了以前的日常活動水平。 截至2021年,即原發病灶切除手術25年后,患者已71歲,并仍然保持著健康的身體狀態,沒有不良事件。這也是文獻中報道的使用免疫細胞療法和聯合化療進行治療的轉移性乳腺癌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 △ 患者的免疫細胞數量上升并保持良好的數量 化療后,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免疫細胞治療可以解決化療引起的淋巴細胞耗竭,這也為手術及放化療后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 “慢病管理”時代下, 免疫細胞成為癌癥治療新希望
那么,當下大火的CAR-T免疫細胞治療,在化療后接受CAR-T效果也會更好么? 這早在2019年的ASH(美國血液學年會)報道上就給出了答案: 有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之前CAR-T細胞療法的相關臨床數據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CAR-T療法之前接受的化療劑量與腫瘤最小預處理負擔程度對CAR-T的臨床療效有著顯著的影響! 也就是說,化療劑量越高,最小預處理疾病負擔越低的患者,CAR-T療效卻表現的越好! △ 《Blood》上的相關數據 盡管我們知道,CAR-T細胞療法目前主要應用于腫瘤的晚期治療,而這些患者此前經歷過很多種治療方式,如放射治療、化療、靶向療法等等,而正是這些療法的應用程度對CAR-T療效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雖然接受的病人不同、研究設計不同,對應的CAR-T細胞結構不同,但總體的反應率都很高。 免疫細胞不僅在治療疾病上是精準殺敵的“主攻手”,在預防與干預疾病早期中也是一個不錯的“好幫手”。 而在這里面,免疫細胞起到的關鍵可能就是重建人體免疫系統,尤其放化療后,免疫細胞受損嚴重,作為覆蓋全身的“防衛系統”,只有恢復免疫系統功能,才能更好的起到抵御病毒、感染、癌細胞的作用。 除了針對性免疫細胞治療,通過體外補充足夠數量的免疫細胞也可以彌補因放化療而缺失的免疫細胞,這種“補缺”也變得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在對抗病毒感染、腫瘤組織上也能發揮功效。 比如補充T細胞、γδT細胞,為體內免疫增加更具活力的細胞能量,還可打入轉移病灶,針對性地消滅癌細胞,減小腫瘤體積,甚至徹底清除。 因為只有機體的免疫監視系統發揮正常的功能,才可以保持機體能夠主動消滅或消除擴散的癌瘤細胞,維持機體免疫能力正常,對于原發癌瘤的治療也有著重要防御作用。 當癌癥整體步入“慢病”時代,癌癥的防控工作變得意義重大,誰能更有效的預防、干預癌癥,誰才是擺脫疾病、癌癥困擾的贏家,而細胞療法也開始步入大眾視野,為更多癌癥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21世紀的細胞治療時代已經來臨,在傳統醫學無法解決的難題上,細胞研究講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希望,前沿科學研究的奇跡正發生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領域,科學家們將他們的創造力悉數傾注到又一個未知世界里,必定用細胞生物技術打開人類對抗疾病的新大門。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674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