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化療聯合PD-1/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被寄予厚望,尤其是沒有檢測到驅動基因突變從而沒有靶向藥可用的癌癥患者。對這類患者而言,免疫治療似乎是他們最后的希望,如果免疫治療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那么只能依賴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等,患者的預后可能就不太理想。
在網上搜索時,人們會看到各種標題黨式的文章,聲稱已經找到了免疫治療奏效的秘訣,宣稱某種方法非常有效等。然而,這些結論往往都是相對片面的。最近,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人體免疫T細胞存在多種狀態,在某些狀態下,它們無法有效殺死癌細胞。

多種癌癥的T細胞圖譜揭示了腫瘤微環境的復雜 該研究包括16種癌癥類型和多種RNA測序數據的集合,繪制了迄今最詳盡的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異質性圖譜。該圖譜能揭示這些免疫細胞的表型狀態及其相對比例,這些比例對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具有重大影響。 此外,研究揭示了一種以前未被描述過的T細胞應激反應狀態(TSTR)。這些T細胞在早期的研究中常被忽視,但實際上它們構成了一個獨立的群體,就像壓力過大的人工作效率下降一樣,這些壓力過大的免疫細胞的抗癌能力降低了。 “躺平的”免疫細胞 看看研究的圖示,盡管它看起來很美,但這并不是世界名畫。這是腫瘤微環境中免疫T細胞的高分辨率空間分析圖像,其中處于應激反應狀態的T細胞用白點標記。這意味著壓力過大的免疫T細胞數量相當多。這些TSTR細胞的特征是熱休克蛋白高度表達。那些對免疫治療沒有反應的癌癥患者,其CD4+和CD8+ T細胞中,這些壓力過大的T細胞比例顯著提高,這意味著這些T細胞可能是造成免疫療法無效的重要因素。 我們輸注PD-1/PD-L1抑制劑,有時還得結合化療并承受其不良反應,都是希望治療能產生效果。然而,影響免疫治療起效的因素繁多。通過上述討論,我們了解到腫瘤病灶中的免疫細胞是多樣的,這種多樣性可能推動了腫瘤的發展,或影響了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應答。 比如,這些“壓力過大”免疫T細胞,就像是流行詞匯“躺平”一樣,從擊殺癌細胞的主力軍變成了摸魚搗亂的角色。但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些免疫細胞為何“躺平”,以及這些“躺平”的免疫T細胞如何與其他細胞交流,影響整體治療效果。這些研究的進展將為癌癥治療帶來新的啟示。
討論和分析 癌度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對治療不要鉆牛角尖,不要過于執著于特定的治療方式,比如常常懊惱:“為何他人用藥有效,而我無效?”治療效果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一條道路走不通,我們可以考慮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或許過一段時間后,腫瘤病灶的微環境發生改變,您再進行免疫治療可能會產生驚人的效果。 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沒有什么是絕對的,現在無效的藥物未來可能會起效,因為那些“躺平”的免疫細胞也許會再次振作起來。 . 參考文獻: Linghua Wang, et al., Pan-cancer T cell atlas links a cellular stress response state to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 Nature Medicine (2023).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316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