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看到類似的疑問:免疫藥應該早用,還是應該作為最后的救命稻草??這個問題,以前不好回答,但隨著跟蹤患者時間越來越長,數據越來越多,答案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有條件的情況下,免疫療法不應該留到最后,早用更好!”?
?
為什么免疫治療越早越好?
免疫治療的原理決定了免疫治療越早越好!
?
傳統的治療方式,通常是直接針對癌細胞,比如手術直接切除原發病灶,放化療直接殺死癌細胞,靶向藥阻斷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通路等等。但免疫療法卻與它們都不同,免疫療法是通過解除免疫細胞的抑制或激活免疫細胞本身來間接殺死癌細胞。
免疫治療有“長效性”,專業術語叫“生存拖尾效應”,即免疫治療一旦起效后會持續起效,使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收益,與免疫治療能活幾年密切相關。
產生這種效果主要原因是免疫細胞的“記憶功能”。尤其是免疫T細胞,這種細胞在發揮作用后,一部分會發育為記憶性T細胞,當腫瘤再次遇見記憶性T細胞時就會表現出強烈有效的免疫應答,并能夠發揮免疫監視和殺傷靶細胞的功能。這種“長效性”在帕博利珠單抗晚期黑色素瘤的長期治療方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在其他多項試驗中繼續發揮著作用。
?

因此,不管是短期殺滅癌細胞,還是長期控制腫瘤復發,免疫治療起效的必要條件,都是健康的免疫系統。
?
什么時候免疫系統比較健康呢?
?
當然是越早越健康。
?
一項發表在國際期刊《Front Immunol》的綜述揭露,術后應激反應會損害免疫系統的功能;放化療的使用,也是對免疫系統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免疫細胞數量和殺瘤活性,這也是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后往往虛弱的原因所在;另外,腫瘤患者心理負擔重,容易抑郁,同樣會導致免疫細胞功能減弱。
?

很多患者在接受多次常規治療后,免疫細胞狀態已經很差,自然很難再被免疫治療重新激活,效果自然不好。
先用免疫治療患者總生存期更長
面對癌癥,很多患者依舊在束手無策之下才會選擇免疫治療,如果將免疫治療應用在手術、放化療和靶向藥物之前,效果真的會更好嗎?
?
答案是肯定的。
?
一項發表于JAMA ONC雜志上的經典文獻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參與的25個臨床試驗共計超過2萬多患者大數據給出了鐵證。
?

從圖上看出,靶向治療的兩組生存曲線很像,這說明靶向藥先用還是后用,對生存期的影響差不多,但免疫藥物就完全不同了。大家可以看出,免疫治療的試驗組(先用免疫藥,失敗后再用其它藥),總存活期顯著高于對照組(先用其它藥,失敗后再用免疫藥),患者整體死亡風險降低了30%以上。?這證明了,免疫藥和靶向藥很不一樣,先用還是后用效果是有差距的。早用免疫藥存活期會更好。
?
很多臨床試驗都發現,身體好的患者使用免疫藥物效果更好。比如,2016年,在世界肺癌大會上公布的O藥臨床試驗(代號CheckMate153)結果顯示,PS 0或PS 1的患者,從免疫療法獲益比PS 2的患者好得多。(ECOG PS,ECOG體力狀況評分標準,分數越小,身體狀態越好。)?
?

一般而言,越往后期患者身體狀態越差,尤其是使用了化療等藥物的情況下。3線治療的患者,通常狀態比1線或2線治療差不少。這些數據也都支持早用免疫藥物,不要等到最后,身體差到不行再想起死回生。更何況,有些患者到最后根本沒有機會嘗試別的藥物了,這對進展迅速的癌癥類型尤其重要。
免疫細胞與常規手段聯用,1+1>2
腫瘤一旦形成,患者的抗腫瘤能力也隨著下降,而免疫治療就是幫助患者把自身免疫漏洞想辦法堵上,這樣就可以對腫瘤形成阻擋,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基本理念。
?
其中一種方法是免疫藥物治療,是通過阻斷免疫細胞免疫檢查點蛋白的活性,增加其摧毀腫瘤細胞的能力,如PD-1抗體/PD-L1抗體等;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免疫細胞治療,通過利用患者血液,從中提取免疫細胞,在體外增殖、特異性培養,再回輸到人體內,來實現殺滅腫瘤細胞目的的治療手段。
?
在我們人體當中有很多種抗腫瘤的細胞成分,擴大它們的數量,也可以增強機體殺傷腫瘤的效果。同樣,免疫細胞治療同樣對患者身體情況有基本要求,這關乎最終培養的細胞數量與活性。
?
特異性細胞治療,如CAR-T、CAR-NK、TCR-T、TIL等,當前大多處于初步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廣譜性細胞治療,如NK、CIK、DC-CIK,研究將近三十年,試驗數據較為充分和透徹。NK、CIK、DC-CIK細胞療法與常規治療聯用,可以有效降低常規治療的副作用,免疫細胞的回輸,快速恢復機體免疫功能,有效清除殘余的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起到1+1>2的效果!
?
一項發表在《Oncotarget》上的薈萃分析研究,匯總29項在中國人群進行的CIK/DC-CIK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結果,DC-CIK免疫療法用于20項試驗,其余9項使用CIK細胞,共納入2610名結直腸癌患者,1300例接受CIK/DC-CIK聯合一線化療,1310例患者接受單純化療。
?

在 29 項研究中,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聯合組)的總生存率(OS)和無病生存率(DFS)高于單獨接受化療的患者(單獨化療組)。聯合組患者的完全緩解率(CR)、部分緩解率(PR)、總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顯著升高和疾病進展率顯著降低。在CIK/DC-CIK 處理后,CD3 +、CD3 – CD56 +、CD3 + CD56 +和 CD16 + CD56 +細胞的百分比和 CD4 +?/CD8 +比值顯著增加,這有助于患者機體的抗腫瘤能力的提升。
?
大數據表明,一線化療與免疫細胞聯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抗腫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都顯著增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
細胞采集和回輸的時間越早,自體免疫細胞活性就越強,聯用的效果最好。我們中國人勤儉節約,把好的東西留到最后的習慣性思維,不一定是正確選擇。還請大家相信科學,相信統計,積極防癌抗癌,不要錯過治療最佳時機!
參考文獻: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2169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