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希望治愈癌癥的治療方式,是繼手術、放化療以及靶向藥之后的第四代癌癥治療方式——免疫治療被人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前面幾代療法不同:免疫療法通過喚醒或者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并殺死癌細胞,不僅可以對腫瘤細胞發揮出良好的殺傷結果,還可以在癌細胞清除之后保留免疫記憶,從而長時間的防止腫瘤復發。
從目前大量的研究結果來看:在接受免疫治療后取得治療緩解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可以取得長期的治療緩解,這對于腫瘤治療患者來說是一個可喜的消息。
但是從免疫治療的原理來說:在患者免疫系統良好的時候,接受免疫治療往往可以發揮出更好的治療效果。不論是手術、放化療還是靶向藥治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者的免疫系統,這可能導致很多患者的免疫治療效果降低;另外一方面,晚期腫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本身可能受到比較高的破壞和抑制,這也會導致免疫療法的效果降低。
那么,在腫瘤發展早期接受免疫治療效果會更好嗎?為此,研究人員在黑色素瘤患者群體中進行了假設:如果在黑色素瘤仍在體內時使用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Pembrolizumab)治療而不是在腫瘤切除手術后接受治療,可能免疫療法更能刺激免疫系統做出反應,從而可以達到更好的抗腫瘤效果,同時也可以產生更好的免疫記憶從而對抗微轉移的癌細胞。
那么這一假設是否成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由SWOG癌癥研究網絡(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 (NCI) 資助的癌癥臨床試驗小組)在2022年巴黎舉行的歐洲醫學腫瘤學會 (ESMO) 大會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

該報道封面 | 圖片來源:《ESMO》大會官網截圖
這項名為S1801的研究,由SWOG黑色素瘤委員會主席、德克薩斯大學 MD 安德森癌癥中心黑色素瘤醫學腫瘤學副教授薩普納·帕特爾(Sapna Patel)領導,在研究期間一共招募了345名IIIB 期至IV期有手術機會的黑色素瘤患者,這些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兩組:其中輔助治療組(AT組)首先接受手術治療而后進行免疫治療,新輔助治療組(NAT組)則首先接受免疫治療再接受手術,隨后再進行免疫治療。手術后允許患者接受放射療法。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無時間生存的持續時間,本次研究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4.7個月。
研究結果顯示:和輔助治療組相比,新輔助治療組的無事件生存期顯著延長!兩組之間的風險比為0.58。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新輔助治療的事件發生率降低達到了42%!
帕特爾說道,“和輔助治療方案相比,新輔助治療方案的無事件生存率顯著提高。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不僅取決于你給予患者什么樣的治療,還取決于接受治療的時間段。S1801研究結果表明,在手術前給予可以手術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這種治療效果依賴于預先存在于體內的和癌細胞接觸的免疫T細胞,手術前后的治療對比結果顯示:切除腫瘤組織后去除的大量腫瘤特異性T細胞可能會降低免疫治療的結果。”
研究人員也發現,手術前的新輔助治療在包括年齡、性別、體能狀態和疾病階段等不同因素的隊列中的影響是一致的。不止于此,研究中兩個小組接受治療后發生的不良事件(副作用)發生率類似,這表明在手術前使用免疫治療不會導致和手術相關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增加。
根據ESMO大會上這項最新的S1801研究的結果: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應該在手術前開始免疫治療,以在大部分黑色素瘤中抗腫瘤T細胞完好的情況下產生免疫作用,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這不是第一次在新輔助治療中加入免疫治療,在此前的多項研究中就證實早期加入免疫療法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療獲益。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出爐,免疫治療正在慢慢走向一線,而其也不再是終末期癌癥患者的最后選擇,而是可以早期就為患者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避免癌癥患者走向晚期的一個重要治療方式。相信隨著免疫療法不斷走進一線甚至更早,患者將有望得到更長久的生存并避免后續一些治療方式帶來的痛苦。

論壇預告
2022年11月2-3日,第五屆CBIC細胞生物產業大會暨第三屆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大會將于成都隆重舉辦,兩大會場將探討包括細胞治療、干細胞、類器官、單細胞多組學、外泌體、基因治療與溶瘤病毒、新型抗體等生物醫藥熱門領域的技術應用、工藝創新以及產業化發展等問題,邀請百余生物醫藥領域的專家共聚一堂,預計吸引1000余醫院、藥企、科研高校及投融資等專業人士參觀參會,將為行業碰撞出更多合作與創新發展的機遇。誠邀您11月相聚蓉城,共襄盛會!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692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