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3 月 28 日,日本合作研究小組發現了細胞外囊泡 (EV) 對淋巴瘤發展和惡性進展的新作用機制。
東海大學的 Ai Kotani 教授和研究生 Kai Kudo 一直在研究 EV 在 EB 病毒 (EBV) 陽性 B 細胞惡性淋巴瘤發展中的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
與此同時,東京大學的村上誠教授和三木吉見研究員一直在闡明“分泌型磷脂酶 A2 (sPLA2)”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現象。sPLA2 是一種存在于細胞外環境中的磷脂降解酶;然而,sPLA2 用作細胞外底物的磷脂的來源尚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證明惡性淋巴瘤組織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TAM) 分泌的 sPLA2 可降解來自腫瘤細胞的 EV 的磷脂。
他們還發現,這種降解顯著改善了 EV 功能,例如“細胞攝取的便利性”和“免疫抑制效應”,以及各種重要現象的誘導。
此外,他們發現溶血磷脂是 EV 磷脂的降解產物,可將信號傳遞給細胞,即 EV 生物學中未知的新作用機制。研究小組使用復制人類淋巴瘤發展的模型小鼠證明,sPLA2 對 EV 的降解對腫瘤發生至關重要。對淋巴瘤患者樣本的分析還表明,sPLA2 與腫瘤發生和惡性進展有關。
另一方面,該研究表明,不僅淋巴瘤來源的 EVs,而且來自其他癌細胞的 EVs 都被 sPLA2 降解,并揭示了 sPLA2-EV 軸是腫瘤發生中的常見現象。
因此,預計該sPLA2-EV軸將成為新的“免疫檢查點”,成為癌癥治療的新藥靶點。
此外,基于本研究中展示的 sPLA2 的 EV 功能增強,他們目前正在測試假設 sPLA2 可能增強各種類型 EV 的固有能力,例如小谷小組先前報道的“具有組織保護和抗炎作用的 EV” ,以及未來治療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這項研究是在 JST 戰略基礎研究計劃和 AMED 癌癥研究計劃下與以下成員合作進行的。Kiyoshi Ando 教授、Naoya Nakamura 教授和講師 Joaquim Carreras 東海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Asuka Inoue 東北大學副教授 Kei Yamamoto 德島大學 Hiroshi Higuchi 研究員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教授 Shinya Morita ,滋賀醫科大學醫院,東京大學教授Junken Aoki。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196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