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d060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已被證明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有前景的臨床策略,而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Time in Range,TIR)已被證明是評估血糖控制與糖尿病并發癥風險的新指標。這項研究具有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就是通過TIR這一指標來反映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而TIR可以反映全天的血糖變異性,已被證明是對HbA1c的有效補充。
為了進一步評估UC-MSCs對TIR的治療效果,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II期研究,通過回顧性連續血糖監測(CGM),評估UC-MSCs對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T2D)的療效,并探討其影響因素。
來源: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d060
在這個隨機安慰劑對照的試驗中,共有73名患者被分配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n=37)或安慰劑(n=36)的靜脈輸注,每4周輸注一次,共輸注3次,并隨訪48周。在主要終點評估TIR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變化。
與基線相比,治療48周后,臍帶組和安慰劑組的TIR和HbA1c均有顯著改善。與安慰劑組相比,臍帶組在基線后的9周和48周的TIR和HbA1c變化更為顯著。臍帶組中更多的患者在9周和48周達到了TIR≥70%和HbA1c
來源: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d060
數據顯示,靜脈輸注UC-MSCs可顯著提高TIR,且OGTT試驗C肽曲線下面積(AUCC-Pep)較高的男性患者更有可能從UC-MSCs治療中獲益。UC-MSCs移植可能是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的一種潛在治療方法。
這是我國在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領域的一個新臨床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
糖尿病治療研究中最常用細胞類型
近年來,干細胞療法為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多種類型的干細胞被廣泛應用至糖尿病的臨床治療研究中,其中最常見用的是間充質干細胞。并且我國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領域也發表了多個研究結論。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干細胞,可以來源于多種組織,如骨髓、脂肪、胎盤和臍帶,具有向骨、軟骨、脂肪、肌肉、肝臟、心臟、胰腺、內皮、肺和神經等多種細胞分化潛能[2]。
研究證實[6],臍帶和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顯著的優勢,包括來源可持續性、活性高、卓越的免疫調節能力和低免疫原性,已經被應用于不同疾病治療的研究中。如果合理利用胎盤和臍帶干細胞,可以解決全球干細胞治療市場中間充質干細胞短缺的問題。
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等,發揮抗炎、免疫調節、促血管生成、細胞再生修復的作用。
我國臨床證明: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及1型糖尿病均安全有效
這兩年,我國學者發布了多項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相關的臨床研究成果。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2-4]。
成果1:證實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2022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學中心(原301醫院)內分泌科的母義明教授團隊,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雜志發表了最新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II期臨床試驗》[2]。研究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是成人2型糖尿病(T2DM)潛在的治療方法。
?
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參加了這項單中心、雙盲、隨機對照II期臨床試驗,隨機分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UC-MSCs)組(45例)和安慰劑組(46例)。UC-MSCs組給予靜脈輸注1×106 /kg,共輸注3次,每次間隔4周。對照組給予安慰劑輸注,隨訪48周。
結果顯示,隨訪48周時:
①?UC-MSCs組20%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②?MSCs組的HbA1c水平下降1.31%,安慰劑組下降0.63%,兩組間有顯著差異(p=0.0081)
③?無嚴重UC-MSCs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成果2:證實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
?
2021年,一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研究[4],將61例T2DM患者隨機分為:MSCs組(31例),給予1×106/kg,靜脈輸注2次,間隔4周;對照組30例,靜脈輸注生理鹽水。隨訪36個月,MSCs組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C肽、胰島β細胞功能和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改善。
結果者認為,輸注MSCs可改善胰島β細胞的功能,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MSCs可能是治療T2DM患者的有效選擇。
結 論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初步臨床結果表明:靜脈輸注MSCs,具有安全性,沒有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MSCs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減少患者每日胰島素用量;部分糖尿病患者,實現了胰島素獨立,在3-12月不使用胰島素;長期隨訪提示,MSCs可能對T2DM患者胰島β細胞有保護作用,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是治療T2DM患者的有效選擇。
展望:
干細胞助力逆轉糖尿病自然病程
2021年12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圖》[1]。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20-79歲的成年人中有5.37億(10.5%)糖尿病患者,每10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總人數將增至6.43億(11.3%),2045年將增至7.83億(12.2%)。超過120萬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1型糖尿病,一半以上(54%)在15歲以下。此外,全球估計有2.4億人糖尿病人未確診。2021年糖尿病導致670萬人死亡,每5秒鐘就有1人死亡。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
在過去的100年里,胰島素的藥物研發與應用延續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而在未來的發展中,干細胞作為一種新興的疾病治療手段,在治療糖尿病方面也顯示出巨大潛力。正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母義明教授曾表示:“干細胞治療作為生物技術,是目前所有降糖方案中唯一能針對糖尿病的核心機制逆轉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治療方法。”
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http://www.diabetesatlas.org/
2.????? Brown C, McKee C, Bakshi S,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therapy and regeneration potential.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9, 13(9):1738-1755.
3.????? Li Zan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hinese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ingle?center,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 Stem Cell Res Ther. 2022, 13 (1):180.
4.????? Jing Lu, et al. One repeated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eic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type 1 diabetes: an open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Stem Cell Res Ther. 2021, 12(1):340.
5.????? Jianxia Hu,et al. Long term effect and safety of 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ype 2 diabetes. Exp Ther Med. 2016, 12(3):1857-1866.
6、 Biswas A, Rajasekaran R, Saha B, et al. Human placenta/umbilical cord derivative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Biomater Sci. 2023 Jul 12;11(14):4789-4821.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908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