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是一類低免疫原性的細胞群體,其具備多向分化的潛能,在體外可誘導分化為骨、脂、軟骨、心肌、胰島等組織細胞。干細胞易于分離擴增,具有跨胚層多向分化的能力。自干細胞研究興起后,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證實采用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有效干預2型糖尿病。

隨著遺傳發育學、再生醫學的進步,近年來,科研人員應用干細胞移植干預2型糖尿病及其副反應,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讓人們重新看到了干預2型糖尿的希望。
傳統方法干預2型糖尿病效果不理想
糖尿病是影響世界的公共衛生問題。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最新統計,至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有4. 63億,患病率高達8. 3%,預計到2030年,世界糖尿病發病人數將達到5. 78億,至2045年將達7億。2019 年,中國有1. 16億糖尿病患者, 患者人數居全球前列。

目前干預2型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皮下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以及一些中西醫結合的療法,但是這些干預方式只能減輕或延緩糖尿病及其副反應的發生和發展,不能完全有效干預2型糖尿病。
干細胞移植成為干預2型糖尿病的研究熱點
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與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自身免疫系統介導的炎癥反應在 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成為干預2型糖尿病的研究熱點。
由于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相關,炎癥機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干預2型糖尿病的主要機制為免疫調節作用。 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對2型糖尿病小鼠受損胰島存在免疫調節和和抗炎作用。

干細胞移植能夠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
研究發現,輸注過間充質干細胞的2型糖尿病小鼠胰島中巨噬細胞趨化因子MCP-1表達下調。干細胞通過分泌IL-6調節巨噬細胞極化,從而改善胰島細胞功能,維持血糖穩定。另外,研究還發現用熒光標記的干細胞靜脈輸注入2型糖尿病小鼠體內6小時后能歸巢到受損胰腺組織,而正常小鼠的胰腺組織在7天后的觀察期間內未觀察到標記的干細胞。
實驗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并非通過直接分泌胰島素而實現。 此外,胰島β細胞去分化是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去分化的胰島β細胞喪失部分或全部胰島素分泌能力。

干細胞移植能夠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功能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通過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介導的方式逆轉胰島β細胞去分化,以此減輕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科學家臨床研究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表達的促炎因子可引起干細胞分泌IL-1Ra,后者作用于胰島功能受損的胰島,通過逆轉胰島β細胞去分化進而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
然而,正常的胰島并未觀察到以上現象。因此提示干細胞與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之間存在“對話應答”。 進一步研究選取兩種動物模型作為干細胞移植受體, 一方面,將干細胞與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共同移植入免疫缺陷的2型糖尿病小鼠腎包膜下,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逆轉 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去分。

干細胞移植能夠改善脂代謝與脂肪細胞氧化損傷
另一方面,將干細胞靜脈單獨輸注到db / db小鼠體內,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對db / db小鼠也具有逆轉胰島β細胞去分化的效應,同時2型糖尿病動物血糖 明顯改善。 上述研究證明,逆轉胰島β去分化可能是干細胞發揮作用的另一重要機制。另有研究表明干細胞還可減輕 2型糖尿病小鼠體重,改善脂代謝與脂肪細胞氧化損傷。

2021年初,采用間充質干細胞干預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了1項為期12個月的自身前后對照試驗。 該研究選用外周靜脈和脾 動脈兩種干細胞移植途徑,干預后3個月血糖顯著降低;在6個月時差異最為顯著,并在12個月隨訪期內維持在較低水平。甚至有大部分患者在術后2—6個月停用外源性胰島素。
綜上所述,隨著干細胞移植干預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的順利開展,讓醫生干預2型糖尿病重新開辟了新策略, 同時也為2型糖尿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相信隨著干細胞移植技術的快速發展,干細胞移植干預2型糖尿病臨床可期,它將讓更多地2型糖尿病患者受益。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轉發、點贊與留言!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25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