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病率、發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數量急劇上升,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7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已達4.25億,也就是說全球每11位成人中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較2011年的3.66億增加近16%。
它是繼腫瘤、血管病變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和高醫療花費的特征,成為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公共健康問題。
截止至2017年中國糖尿病人數已達1.14億,在人口中占比為9.7%,其中有46900名兒童和青少年。2017年僅中國就有842993人死于糖尿病,其中33.8%出現在60歲以下的人群中。此外,還有6129萬患者沒有確診糖尿病。
01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優勢
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并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類型的特點,讓科學家們可以使用干細胞生產出充足的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資源,滿足β細胞替換、達到胰島素非依賴的廣泛需求。 12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案例
以及干細胞可以通過釋放可溶性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來刺激新血管的形成和調節炎癥的特性,使其在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中大有可為。干細胞治療同時也具備不良反應小、血糖穩定、預后好等優點。
干細胞移植治療方法的出現,為糖尿病的攻克找到了新的希望。到目前為止,世界范圍內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案例已有上千例。
這些公開的案例表明,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這一療法確實能夠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逆轉,同時對胰島素的依賴也可大大降低。經過長期對治療后患者的隨訪,接受這一療法的患者,最多可以三年不再需要胰島素。并且在臨床上這一療法沒有明顯的不良危害。
根據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注冊系統(clinicaltrials.gov)統計,截止目前,全球范圍內關于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試驗已有214項。其中在中國范圍內展開的就有40項。

案例1: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 在發表于《干細胞研究及進展》(Stem Cell and Development)上的臨床研究中,有3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接受了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或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注射。這30名患者的病程均在5年以上,并且都接受了三組口服降糖藥聯合胰島素治療。 在一年的隨訪期中,接受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治療的病人對胰島素的需求顯著降低,而對照組則沒有這種效果。 研究還發現,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病人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改善,接受骨髓單個核細胞治療的病人的C肽反應有增加(C肽能夠反應胰島細胞的功能)。從這項臨床研究中人們看到了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一個優勢——能夠降低糖尿病病人對胰島素的需求。
案例2: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 ? 研究者: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治療對象:18名2型糖尿病患者 治療方法:3次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 治療結果: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耐受性良好,能有效緩解血糖,增加患者的C肽水平和調節性T細胞水平。 結論: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和潛在效果。
案例3: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和利拉魯肽組合治療2型糖尿病 研究者:南京軍區糖尿病護理中心 治療對象:18名2型糖尿病患者 治療方法:患者被隨機分兩組,分別接受LIRA(利拉魯肽)治療或LIRA+MSC(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合治療 治療結果:LIRA+MSC組合治療能改善葡萄糖代謝和β細胞的功能。 結論:利拉魯肽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合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
造血干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案例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的β細胞被自身T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導致,絕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時停止免疫損害、改善β細胞功能是關鍵。 案例4: 干細胞凝膠治療糖尿病足 研究者: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治療對象:一名57歲的2型糖尿病足女性患者A和一名例70歲右下肢靜脈潰瘍引發的慢性創面患者B,兩人均存在足部潰瘍經久不愈。 治療方法:采用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凝膠進行治療 治療結果:患者A治療3周后足部潰瘍基本愈合,可正常下地活動,隨訪6個月潰瘍未復發;患者B治療55天后傷口完全愈合。治療后3周后潰瘍創面基本愈合 12 小結 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干細胞是治療糖尿病的具有前景的方法。科學家們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包括干細胞的來源以及如何提高干細胞的治療效力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多種給藥載體不斷被研發,如水凝膠和生物支架等。
相信未來隨著基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臨床研究的不斷開展,干細胞有望成為糖尿病治療的利劍!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28280.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